关于南京北面的情报,都是和王府做生意的商人送来的,他们可不会被任何人拒绝,金军正盼着他们的物资呢。</p>
越是战乱的地方,东西越值钱,甚至能翻个几倍,几十倍,看就看有没有胆子挣了…</p>
李坏看着这些情报嘘嘘不已,大同府还是被金人率先攻下了,而且因为攻城时积攒的仇怨怒火,大军没有听从皇帝完颜乌骨乃善待民众的政策,直接烧杀抢掠,据说城里守军家无辜百姓,死了超过十万人。</p>
他没见过死这么多人是怎样的地狱景象,但光想想就令人脊背发凉。</p>
但这在如此时代,并不算什么,如果蒙古铁蹄席卷而来,到时死的只会更多,而且不是数以万计,而是数以百万计。只是不知道当下蒙古诸部是什么情况。</p>
没了辽国的压制,金国又对草原不感兴趣,这是蒙古诸部没有掣肘,崛起的大好时机。</p>
金国人起源于辽东,他们是渔猎名族,和游牧民族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比起草原,他们更加喜欢肥沃的土地,喜欢中原那一套,家庭观念也更重。</p>
而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的特性会导致他们的生活中经常充斥着新事物和不确定性,所以家的观念更加淡化,比如妻子可以抢夺别人的,只要你有能力抢来,那么就是合理的,大家都认同的手段,当然也要准备好应对报复,在物质匮乏的时候,经常会发生用子女换取肉食的情况。</p>
许多人都认为草原就是物质满足且富裕的地方,可其实往往相反,草原不适合种植,只适合放牧,而且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不适合种植就意味着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生态系统脆弱意味着非常容易沙漠化,导致物质的匮乏。</p>
所以大多数时期,游牧名族的生活居无定所,平均寿命非常短,处处充斥着不可预期的生存危机,这也塑造了游牧名族敢于冒险的精神,能长途跋涉耐力。</p>
所以,辽东一代的女真,溪人,西夏的羌族,辽国南部中部的契丹人都偏向中原文化,而再往北的游牧民族,则更能保持文化的独立性。</p>
后世金国占据中原后就尊奉孔孟,衣冠文物,有类中华,称自己才是华夏正统,南宋是蛮夷。</p>
夏国信佛,尊孔孟,连皇宫也是仿制唐朝的大明宫建造的,而且当初安史之乱时,西夏的祖先羌人几乎第一时间举全族不惜代价帮助唐王朝夺回长安,足见他们对唐朝的喜爱。</p>
其实西夏起初也提出向宋称臣,大抵是以为继唐之后完成一统的宋也会如当初大唐一般,结果宋太宗二逼的拒绝了,派兵攻夏国,被反打出shi。</p>
最后西夏还是向大宋称臣了,不过作为宗主国,大宋每年都必须“打赏”西夏一大笔钱,赵光义想以此来证明自己比哥哥赵匡胤强,而且文武双全的赵匡胤英年早逝,八成以上的可能与他这个好弟弟是分不开的。</p>
李坏忍不住一笑,这和如今的景国与夏国关系还有几分相似,看似夏国称臣,其实他们才是占便宜的一方。</p>
中国,或者说华夏文化圈的发展历史是非常奇怪的,从封闭走向开放,结果又兜了回来开倒车。</p>
简单的说,起初从汉开始,是利用武力的征伐,最先开放。</p>
汉朝的领土面积不是最大,但很多人不知道,西汉巅峰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附庸国最多的时期,多达五十多个,基本上当时知道有人的地方,都是汉朝的附属。</p>
而且这种附庸并不是大宋那种给人钱的附庸,而是要别人给钱,更嚣张的有汉使在大帐中杀了别人的大王,还威胁下面坐着的各个部族首领,“勿动,动则汉军至”,结果真的没人敢动。</p>
正因为这种“一汉抵五胡”的武力威慑和文化自信,大汉也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容纳周边名族,名族融合从此开始。</p>
而到唐,更进一步,汉朝的开放是建立在压迫上的,靠着强大的武力压迫。</p>
唐朝则完全不一样,武力威慑也有,但不像汉朝那么霸道,而是更进一步的开放,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允许除汉人之外的人进入朝堂。</p>
如大名鼎鼎的“神策军”,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它是由居住在长安的外国人组成的。</p>
起初唐朝繁盛时候,各国使团来长安拜见唐皇帝,有阿拉伯人,吐蕃人,突厥人,羌人等,全由大唐出钱招待。</p>
他们被安排在长安住下,此时长安也容纳了来自各国的许多商人,旅人。</p>
安史之乱后,大唐没钱,李泌想遣散这些各国来的使节,让他们回国,但他们都不走,他们大唐,不管如何都想留在唐朝。</p>
于是李泌收编这些人,组成神策军,成为唐帝国的保卫力量。</p>
到唐末天下大乱的时候,在广州战场,有超过十二万的外国人为保卫大唐战死,这其中有穆斯lin,有犹太人,有基督徒,他们都为保卫唐朝而战死,或许他们信仰不一,但就喜欢大堂这件事是一致的,这就是大唐的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