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2 / 2)

在心理学界,有这么一个有名的小故事。</p>

相传马克。吐温又一次听牧师演讲,觉得牧师讲得太好,准备起身捐钱。</p>

可牧师还在说话,他只好坐下,苦苦等待十分钟。</p>

发现牧师仍然无动于衷、慷慨激昂的演说着,他有点不耐烦,打算只捐些零钱。</p>

又苦等十分钟,牧师还在讲个没完,他心情糟透了,干脆决定不捐了。</p>

等到接近一个小时的牧师演讲完后,开始筹集善款时,愤怒的马克吐温分文未捐的同时,还从募款箱里偷走了两美元…</p>

虽是一个幽默的小故事,但在心理学上它有重大意义,它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明人的耐性和做事的冲劲是很有限的,一旦刺激过多、过强,刺激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事与愿违的逆反心理。</p>

这点,有些优秀的领导人可以靠着人格魅力和天赋直觉把握,可绝大多数人是把握不好的,往往造成物极必反的结果。</p>

幽默的故事如此,严厉的训诫更是。</p>

这就是为何当代很多家长与孩子之间冲突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之一。</p>

一件错事,一次两次说孩子会有愧疚感而反醒;三次四次孩子觉得厌烦;五次六次再说就会引起孩子叛逆,完全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激化与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p>

这些官员,就是犯错的孩子,李坏时刻在观察他们的表现,一旦到达那个点就必须改变,从而达到最好的凝聚人心效果。</p>

…</p>

当低垂的目光发现有人前额紧皱,嘴唇因紧张而颤抖,李坏知道差不多了。</p>

冷厉之中,他话锋突然一转:“你们其中也有很多人上本参本王,皇上已将名单附在家书中。”他说着从袖口拿出一张写满字的纸挥了挥。</p>

很多人顿时紧张起来。</p>

李坏一笑:“看看你们那出息,哪点像百姓父母官。”说着他在众人目瞪口呆中,将手中纸张丢入脚边火盆里。</p>

大家都呆住了,李坏再次让宁江同知王珂为他倒满酒,然后举起酒杯:“当初魏太祖败袁绍,从大帐中搜出众多投敌信件,不看半眼,直接付之一炬,不问出自谁手。”</p>

他说着看向众人:“本王在你们眼中是何种样子?其实我心里有数,年纪轻轻,好色少谋,整天只知道带着何家千金游山玩水是吧。”</p>

“哪里哪里,王爷雄才大略,智计高绝,远非常人能比…”</p>

“对对对,短短几月,治定江州,王爷才智能比诸葛,武略胜过周郎啊!”</p>

“…”</p>

各种夸奖不绝于耳,李坏心里爽啊,听别人吹自己就是爽!</p>

哪怕他知道这些人讨好害怕他,可…还是爽啊…</p>

不过爽一下也就行了,可别过头,他挥挥手打断众人:“哈哈哈哈!你们什么意思本王心里明白,今天我也打开天窗跟你们说亮话。”</p>

他豪爽大声道:“比雄才大略,胸襟开阔,本王不如魏太祖,名单本王看了,但现在它也烧了。</p>

名单一毁,就只有各位上到中书的折子,折子存在政事堂,只有当今皇上才能随意取见,本王想见也见不到,这叫死无对证,从此以后本王手中也没有你们的把柄。”</p>

“江州这块地方,诸位比我熟,这么多年过来,很多人也为京北操劳费神,没有功劳也有苦劳。</p>

过去的已经过去,既往不咎,撞在我手上的算他们倒霉,没撞上的今晚过后,但本王同饮,就算干干净净出这大门!”李坏指着王家大寨大门方向,一边说一边环视这些地方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