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天子用度(求月票~~)(1 / 2)

崛起大明 韭菜东南生 2528 字 6个月前

……</p>

这一天,隆武帝朱慈烺的心情也极好。</p>

渤海所战役结束,降服张家口塞外三部之后,他一直在关注蒙古草原和辽东建虏的动向。</p>

收服蒙古,以为臂膀,是黄太吉生前制定的策略,并且成功完成,自从蒙古人完全倒向建虏之后,大明长城塞外,就处处变的不安全,建虏大军可以出其不意的千里长城的任何地方,这也是建虏入塞屡屡得手,大明防不胜防的原因之一,而为了应对,大明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修缮长城,增加边境防务和粮饷,据估算,大明每年在长城沿线的投入,都在百万两以上,等于是在大明极其困窘的钱粮政策之上雪上加霜。</p>

现在张家口塞外三部归顺,不说其他地方,只说张家口,以后建虏再想要出其不意的出现,就已经是不可能的。</p>

更重要的是,有了张家口三部的带头,说不得会有更多的蒙古部落效仿,归顺大明,到时,黄太吉一心倡议的满蒙一体,这些年苦心经营的根基,就会轰然倒塌。</p>

一旦没有了蒙古人的臂助,女真建虏再想要入塞,和大明争雄,就难了。</p>

多尔衮虽然不是黄太吉,但却也能称得上是雄才大略之人,张家口塞外三部倒戈的危险性,他不会不知道,他是一定做出反应的,甚至有可能会立刻带兵,讨伐张家口三部,以杀鸡儆猴,阻止蒙古各部的动摇。</p>

---在朱慈烺的内心里,倒真的希望多尔衮能这么做。如果多尔衮现在就统领大军杀向张家口,一来说明多尔衮比黄太吉差的远,不是一个能沉得住气的首领,二来说明建虏实力犹盛,粮饷依然有保证,大明仍要保持最高警惕。</p>

不过多尔衮并没有立刻兴兵讨伐张家口塞外三部。</p>

综合各方面消息,阿济格兵败,什克腾被灭,张家口塞外三部倒向明国的消息传回沈阳后,多尔衮十分震怒,不过却驳回了肃亲王豪格,立刻出兵草原,联合科尔沁,哈刺慎,喀喇沁蒙古,讨伐张家口塞外三部的建议,只是派出重臣,前往草原,安抚哈刺慎、科尔沁、喀喇沁蒙古,同时以兵败之罪,将阿济格的英亲王,降为英武郡王,但仍然镇守锦州。</p>

渤海所之战时,明军大胜,战略意图全部达成,唯一的遗憾,就是阿济格侥幸逃脱。听闻阿济格负伤,但不知道伤情如何?</p>

多尔衮暂时蛰伏,没有向张家口塞外三部兴兵问罪,但军机处研判,面对张家口塞外三部的反正,建虏不会无动于衷,现在按兵不动,不过是因为寒冬腊月,不利用兵罢了,等到来年秋天,多尔衮一定会统领建虏和各部蒙古,进犯张家口,讨伐塞外三部,掀起大战。</p>

为此,不但张家口塞外三部要做好迎敌的准备,宣府兵以及京营各部,也要做好备战,一旦多尔衮来袭,就要全力出击,力保张家口塞外三部的旗帜不倒。</p>

……</p>

建虏没有动静,湖广和陕西的剿匪,也没有大的消息传来,左梦庚这段时间在襄阳也还老实,朱慈烺的注意力自然就转到了内政之上。</p>

“陛下,蒋阁老他们到了。”田守信来禀报。</p>

朱慈烺点头:“让他们进来吧。”</p>

群臣鱼贯而入。</p>

蒋德璟走在最前,行礼之后,他将手中厚如砖头的一本册子呈上,说道:</p>

“陛下,经群臣商议,都察院审核,来年的预算书已经定了。请您御览。”</p>

……</p>

自从隆武帝提出预算之策,并确定预算之计后,这两个月以来,六部九卿,连带着使钱的各种衙门,包括内廷、宗人府,都忙的脚不沾地,纷纷估算自己衙门来年的预算花销,并一一详细列表,内阁统一整理,于朝堂上工统一公布,由言官御史和各级官员一一讨论,以知道谁的钱该花?谁的钱不该花,谁的钱又花多了?</p>

果然,一番激烈的“鸡蛋里挑骨头”之后,好几个衙门的预算,就被压缩下来了。</p>

而在讨论明年预算的同时,户部也预估了明年的岁入,两者一比较,大明来年的亏空,最少有四百五十万两银子。</p>

见亏空这么多,文官们习惯的就想要削减军费,毕竟在明年的预算支出中,兵部预算超过五成,是最大的支出项。其次为赈灾,占据了两成。</p>

但这是隆武帝所不允许的。</p>

“建虏未灭,辽东未平,李自成和张献忠还在苟延残喘,这种时候,怎么可以削减军费?”</p>

“兵部的预算和赈灾钱粮,一两也不能少!”</p>

文官们这才收了想要削减军费和减少赈灾的打算。</p>

今日,关于各部的预算,终于是确定下来。</p>

兵部预算,一两没有少,其他预算,东挪西减,最终也只减了十万两,也就是说,明年亏空,最少还在四百四十万两左右。</p>

田守信接过预算书,呈到隆武帝面前。</p>

朱慈烺接过翻开,根本不细看,只简单看了一下大略的数字,然后就合上书皮,点头说道:“既然内阁议定,都察院没有意见,左都御史也已经签字盖印,那就准予执行吧。”</p>

“臣等领旨。”</p>

群臣躬身领旨。很多人都是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个预算书可真够折腾人的,这一月以来,朝中官员没有一人能安生,不但要编列预算,而且要绞尽脑汁,反复商议,以防出现漏洞,送到都察院之后,被御史找出毛病,沦为笑柄。即便不是笑柄,也必然灰头土脸,会被内阁呵斥,拿回去重新编列。</p>

现在,终于是通过了。</p>

内阁五臣抬头,脸上都露出欣慰之色。</p>

---大明财政历来都是乱糟糟,即便张居正为首辅时,也不曾有过正式的预算,各部衙门都是有了银子就花,没有银子就欠着,连官员俸禄也是如此,官员们根本没有机会,详细梳理每一笔的开销,今年要做预算书,上下这么一核算,这才发现,六部九卿衙门,包括都察院自己,每年的花销,其实都是相当惊人的,有很多不应该花的银子,糊里糊涂的就花了出去,该花的银子,反倒是一直在拖欠。</p>

但现在有了预算书,明年的银子就不能在乱花了,各部自己结算,兵部的银子,不能挪到工部,预算书里没有编列,没有被审核通过的花销,一个铜钱也不能使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