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月明山仓库(1 / 2)

月明山仓库以前是一个寺庙,文革后本身就破旧的寺庙被拆了,几个和尚也被迫离开不知去向,只有那几株不知己有几百年的香樟树依然傲视着四周。月明山并不高,在这个丘陵与平原交界的地方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山顶与山脚的垂直高度也就30来米。几百年来扩建寺庙的僧人就将山顶平整。从远处看像一个四四方方的绿色城堡。因此也叫四方山。正应了那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古语。传说月明山在明朝的时候出了一位德道高僧玄妙。儒家大学者朱熹经常从长沙岳麓书院专门赶到月明山与玄妙高僧论坛探讨学问、参禅、问道。自那时起,四方山上的香火不断,访者如云。</p>

1969年文革期间,镇上要建仓库。四处都是稻田河流的江南,这个30多米高的月明山破庙,自然成了最佳选址,既破了四旧,又建设了社会主义。因此月明山顶的寺庙彻底被铲除,再一次被平整建设。工程师林一天带着上百号工人干了近三年。到1972年,4个偌大的仓库代替了寺庙成了四方山的主人。4个仓库两排而立,中间有一个40米宽120米长的 晒谷坪。仓库每个宽10米,长50米。当这个当时认为宏大的工程建设以后,当地的农民说:这要是装满了谷子,全镇10年也吃不完呀。</p>

随着仓库同时建成的还有两排红砖房,在仓库的后面相对而立。在70年代能住上砖房绝对是令人羡慕的事。月明山仓库归谢林镇供销社管。供销系统为了分得中一间房,开始摆资格、托关系、悄悄的给领导送礼,搞得不可开交。后来经过镇党委会议才定下来。分到房的高高兴兴的从茅草房迁到砖房,没有分到的开始骂爹骂娘。从1972年春节后,两排16间房子就住满了12家人。剩余的4间是站长办公室、财务室、会议室。每个房子一共只有18平方,但许多家庭都用竹板把它分成两间房,让大人和小孩分开。有的家里七八个孩子没办法住下,只好家将分成两批,一批住在农村老家茅房,都是把大的留在农村的父母家,仓库职工带两三个小一点的孩子住在仓库,做饭只好都在屋檐下。</p>

林一天当年还是40出头的林工,他是老牌的大学生。老家在哪从来不对人说。经常走州过县的人说:林工讲的话应当是带陕西或者甘肃的口音。但林工说他是谢林镇土生土长的人。因为林工是单身,他一个人住那么大一间房子着实让人羡慕。隔壁的同事林满仓是装卸队的队长,家中有4个孩子,没办法安置。将家中的老大也是家中唯一的儿子林富贵借宿在林工家。林一天对林富贵的到来非常高兴,也照顾得很周到,有时间就教富贵学字练字,日子一久富贵干脆认为干爹,两家合为一家,林一天也不再单独起火做饭。</p>

林工的对面住着谢月娥老师。她以前是市九中的英语老师,后来听说得了精神病,到供销社当了一名职工。连谁也没想到的是,谢月娥,这个不起眼的边缘人物居然分得了一间砖房。谢月娥有间接性精神病,每月总有一次发疯,不是大喊大叫,就是找仓库站长董远山的麻烦。站在站长的房子前,一骂就是一天,站长都不敢出门,只能从后窗跳着跑了,董远山也从来不给他安排活干。时间一长,别人都不敢谢月娥来往,在背后给他取了个小名叫谢月疯。谢月娥对别人的态度无所谓,种菜和看书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仓库职工大部分是干苦力的装卸工,而谢月娥什么也不干,工资却比别人还高出4块8,每月22块8与林工拿着中级工程师的工资相同。</p>

林满仓虽然是装卸队的队长。但他的工资和其他装卸工人都一样,只有18块。好在因为在仓库工作,主粮基本不用花钱,一些蔬菜、鸡蛋从老家带一点,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从没有饿着4个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