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王莽评价转变2(1 / 2)

【比如明朝时期,成功的解决了外戚之祸。】</p>

【朱元璋设想的很完美,朝堂是文官和勋贵争斗,皇帝居中调和,谁弱帮谁一把。】</p>

【地方有藩王。】</p>

【妥妥的万世永昌啊。】</p>

【结果建文削藩,朱棣靖难,藩王废了。】</p>

【但没事,还有二道保险。】</p>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皇帝、勋贵、文官。】</p>

【土木堡来了……】</p>

【后来的明朝皇帝也不是没有想过重用外戚,但不争气啊。】</p>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p>

【这就和历朝历代不一样,之前皇后再差也是大家族出来的,数量的增多,导致可能会出现一两个质量极强的外戚。】</p>

【但明朝皇后,大多小门小户,宗族势力并不强,有能力也没有几个,一朝富贵,他们不贪财不欺压民众都可以谢天谢地了。】</p>

【指望他们斗的过文官……】</p>

————</p>

大明,北京。</p>

“糊了,糊了。”朱元璋懊恼的叫喊了起来。</p>

光顾着听后辈闲聊,没注意烧饼。</p>

“哎,香,比咱第一次吃烧饼时候好吃。”秉持着不浪费粮食的精神,朱元璋不顾烫就边吹气边吃着黑色烧饼。</p>

“爹……”朱标本想规劝,既然糊了干脆就丢了,但依着父皇的性子,指不定又要说我不知疾苦,拉着我种地。</p>

“无妨,挺好吃的,只是比妹子当年给我带的差了些。”</p>

马皇后也乐呵了起来,那时候真难啊,要将烧饼藏在胸中,偷偷带进大牢。</p>

重八也是个讲情的,换做旁人怕是拿着烧饼就开吃,他倒先顾起我来,看着我被烧饼烫着的伤口潸然泪下。</p>

“标儿,看到没,你一定得好好养生,活的长一点。”朱元璋扭头对着朱标谆谆教导。</p>

“外戚之事不会改,也不能改。”</p>

朱标点头应是,外戚之事若是改了,大明指不定还活不到两百多年,这都是历朝历代的教训啊。</p>

“只要你和大孙活的好好的,平稳继位,三代之内,足可以搞定藩王之祸,勋贵也能多坚挺些日子。”</p>

“咱现在也不求别的,国祚起码比原本历史上长一些吧。”</p>

“不要亡于异族之手便好。”</p>

人的期待都是慢慢拉低的,天幕未出现之前,朱元璋想大明万世永昌,华夏大地永远姓朱。</p>

靖难之役讲完,朱元璋期待大明光照四海。</p>

柳如是讲完,得,亡于农民起义就亡于农民起义吧,反正不能亡在异族手里。</p>

太丢人了,大明基业是打蒙古人,恢复华夏而来,最后又被异族入主中原。</p>

那咱岂不是白打了?</p>

“二虎,去催下他们,药还没有研制出来?”</p>

“二虎?”</p>

“二虎,你死哪里去了?”</p>

马皇后捂嘴一笑。“重八,他送允炆母子回祖地之后,就辞官云游四海去了。”</p>

“你还赏了他金银珠宝,赐了一个通行天下的令牌。”</p>

“怎的,老糊涂,忘了?”</p>

朱元璋冷哼一声,你才老糊涂了。</p>

二虎也是,咱很像狡兔死,走狗烹的皇帝吗?</p>

怕个啥,不就是送他们母子二人找屈原去了吗?</p>

朕又不计较,还辞官云游四海。</p>

没他在身边,一点都不习惯,他到哪里了呢?要不要叫回来?</p>

五台山,烈日当空。</p>

“施主,你心不静。”老和尚对着来烧香的男子说道。</p>

二虎也是奇了怪,本来好好的,怎么突然心越跳越快。</p>

————</p>

【接着我们聊聊非史书记载的王莽。】</p>

【汉光武帝在《东封泰山记》中有云:“王莽以舅后之家,三司鼎足冢宰之权势,依托周公、霍光辅幼归政之义,遂以簒叛僣号,自立宗庙,隳坏社稷,丧亡不得血食十有八年。”】</p>

【东汉王充《论衡·语增篇》中有云:“纣之恶不若王莽,纣杀比干,莽鸩平帝;纣以嗣立,莽盗汉位,杀主隆于诛臣,嗣立顺于盗位,士众所畔宜甚于纣。汉诛王莽兵顿昆阳。”】</p>

【又在《论衡·感类篇》有云:“邹伯竒论桀纣恶不如亡秦,亡秦不如王莽。”】</p>

————</p>

大秦,咸阳。</p>

“儿臣有罪。”刘季连忙俯首弯腰。</p>

“儿臣后人不该重用儒家。”</p>

叔孙通呆若木鸡,凭什么就怪我儒家?</p>

李斯附和道:“陛下,儒家都是一群小人。”</p>

————</p>

【秦比夏桀商纣还恶,而王莽则比秦朝更恶。】</p>

【一句话把秦朝和王莽按在地上摩擦。】</p>

【张衡《驳图谶疏》中有云:“至于王莽簒位,汉世大祸,八十篇何为不戒,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际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