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废除科举(2 / 2)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1533 字 2023-08-01

让李轩比较满意的有两个人,其中一人是外务部尚书戴玉刚,这人提出的教育方针看似平淡,甚至一点亮点都没有,通篇都是说现在的教育方针有多好,今后教育事务要做的就是把现在的教育政策持续下去云云,当然了,如果仅仅是这样,他也无法打动李轩。

因为不少人都是这么说的,说如今的教育政策在圣天子的指示下,已经是非常完善了,不需要变动云云,总之是变着花吹捧李轩。

这个戴玉刚之所以让李轩比较满意,是因为他在教育事务的另外一大块上,也就是科举上提出了新的见解。

戴玉刚在折子上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关于科举这一块上的内容就是占据了八千多字,和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反过来的。

在科举上,他认为如今的乡试、会试的制度,虽然已经是达到了一千多年来最佳的制度,但是却已经是无法符合大唐的现代教育发展了。

因为目前的大唐科举制度,如果想要当官,就必须参加科举,并通过会试,甭管是各省道会试还是承天会试,都必须考中后才能够当官。

而传统科举学子参加会试,必须要有举人功名,但是在大唐,除了举人功名外,拥有大学学历(四年制以及三年制皆可)也是可以直接参加科举。

而最近几年,能够考中的学子,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大学生,传统意义上从乡试里考中举人,然后再参加会试并中试的学子,已经是非常少了,很多省份的乡试,基本上依旧是流于表面。

此外,地方上的县试、院试、乡试这一整套的流程,也是和现行的学校制度相违背,因为学生要读书的话,本来就要从小学一路考上中学,然后考上预科,再考取大学或者是大专。

这本来就要一路考试上来了,这再多搞一套地方科举的流程,几乎是重叠了,而实际上如今的地方各种乡试,基本上都是流于表面了。

很多读书人,想去考就去考,一些有志气的读书人,都是懒的浪费时间去参加什么乡试,而是直接苦读,然后报考大学。

为此,戴玉刚提议,为了符合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废除地方的科举考试(县试、府试、院试、省试),只保留会试。

同时生员、举人以及进士等功名和现有的各种学历重叠乃至冲突,建议统一化,废除旧的秀才等称呼,改用学历称呼,比如说小学生,中学生,预科生,大专生,大学生等。

而进士、博士等功名也是一律废除!

不得不说,这个戴玉刚的想法很大胆,大到李轩都是有些惊讶!

虽然说他提议的这些改变,其实并不会根本上的改变大唐的现有教育以及科举制度,因为戴玉刚自己都说了,如今地方上的科举考试已经是流于表面,根本没啥用了。

这改的,更多的还是称呼上的改变,或者说是观念上的改变。

而这事,哪怕是李轩在过去二十年里,其实都没有去动的。

虽然他搞现代教育体系,搞了各省会试以及金陵会试,其内核基本上已经是和后世的教育制度以及公务员考试非常相似了。

但是对于传统的称呼以及一些观念,李轩依旧懒得去搞。

反正不改也没什么影响,还不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这个戴玉刚,却是打算挑战人们的传统观念,想要彻底废取消秀才、举人、进士等一系列的功名,直接废除地方科举。

不得不说,这个胆子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个人戴玉刚可不是什么新式教育以及科举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人,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传统读书人,前明进士出身,大唐王师进军江南后,他就是和众多前明官员一样投了贼。

然后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爬到了外务部尚书这个职务上。

算起来,他也应该是前明降官里,混的最好的一个了。

而这样的一个传统读书人,正儿八经的前明进士,竟然是高举着改革的旗号,打算把传统科举彻底送进垃圾堆,不得不说,这想法很大胆。

除了戴玉刚外,还有一个人也是引起了李轩的注意,不过这个人倒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的中枢重臣,而是地方大员!

此人就是现任广东巡抚周毅然,这个人也是大唐帝国里比较出名的一个封疆大吏了,早年的履历不说,光光是巡抚,他就干了四任,先后在皖北、河南、湖北、广东担任道员、巡抚,历时十三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