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授人以渔(2 / 2)

说到底,老百姓才是那个最容易满足的群体,他们要活着,要生儿育女,要传宗接代,没有天赐的富贵身份,就只能凭借自己的双手,日出而作日落而栖,唯有如此才能维持家庭传承的正常延续。</p>

百姓们走了,离开夷州府衙之后便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府衙里的知府大人再好说话,也是代表朝廷管理夷州百姓的权力机构,但他们能够从知府大人口中,亲耳听到国师对于夷州这座小城的特殊关照,百姓们的心中已经满足了,心中的困惑尽数散去,许多事情就有了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p>

譬如说,后街口刘旺财员外家老宅里住的那帮外乡人,原来以为他们每日神神秘秘地进出于那座大宅院,大概是有什么特别的图谋,如今谜团解开,却是跟国师大人有关的、未来将要在夷州城投建大项目的能人异士啊。</p>

这哪是什么可疑分子,分明就是如今夷州地界上最大的财神爷啊,国师大人位高权重,又身在城外的军营里面,普通百姓就算想见上一面都是千难万难的,可刘家老宅里的这些人不一样,老宅门口也没有护卫,如果能在这些人面前混个脸熟,说不得以后就能换来天大的机缘。</p>

可笑城中的百姓们先前还不知道,总是像防贼一样对这些未来的财神爷们多有防备,先前他们这些人到街面上才买一些生活用品,一些摊贩和店面掌柜们对于这些生面孔,要么漫天要价,要么故意刁难,就是不想好好卖给他们东西。</p>

董思浪初来乍到,想着还是以和为贵最稳妥,况且这样的小事也不必去劳烦知府赖永清,只得去找楚良才求助。倒也不是楚良才他就敢随便叨扰,而是夷州城中售卖的许多食材和生活用品,他们实在是用不习惯也吃不习惯,只得找国师帮忙。</p>

远征军十万之众,每日的伙食补给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董思浪他们不过才三十多人而已,而且因为他们目前只是烟霞实业的先遣人员,等所有后勤人员到位以后,自会有人负责专门的后勤保障,因此当董思浪因为这个问题找到楚良才的时候,他想也没想就一口答应下来。自此以后,董思浪他们倒是很少再去街面上采买东西了。</p>

然而,董思浪他们的真实身份一夜之间在夷州城中传开,似乎一切都变了。起初是那些要过高价的商贩和掌柜们提着一大堆东西登门道歉,并且保证以后给董思浪他们最优惠的价格。紧接着,董思浪他们这些慕然发现,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遇到的夷州百姓都会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前倨后恭的感觉令他们好几天都适应不过来。</p>

(/35986/35986213/10100559.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