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的两道上谕下达之后,不少科道御史和大臣们都上疏朱载坖,认为对于冯恩的处罚过重,冯恩当年已经被嘉靖给释放,朱载坖作为人子,也不该再追究此事。</p>
但是朱载坖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朱载坖认为,当年嘉靖处罚冯恩是因为他上疏妄言大臣德政,这是太祖在祖训中就要求严惩的罪行,嘉靖当时没有杀他,已经是弥天之恩了,还是在张璁等人的力劝之下,而冯恩侥幸捡了一条命之后,回到家乡,不思悔改,反而著书立传,为自己树立什么四铁御史的形象。</p>
这才是朱载坖这次要办他的原因,冯恩的形象越好,张璁的形象就越差,嘉靖的形象也就好不到哪里去,这才是朱载坖对冯恩最痛恨的一点,现在朱载坖推行新政,张璁就是朱载坖拿出来的榜样,而你冯恩还在到处吹捧你所谓的什么四铁御史,不是明着和朱载坖作对吗?</p>
况且你要真是个清官还则罢了,可是你冯恩自己是什么玩意自己没有点数吗?你冯恩出身寒微,只当过一任知县和御史,回到松江之后,却拥有田产达三万亩,娇妻美妾,在松江、苏州、南京都有别墅,难道大明朝的官俸什么时候这么高了,他为官如何仅凭这个就足够判断了。</p>
所以朱载坖这次要求严办冯恩,就是要戳穿部分言官的虚伪面纱,把他们的真实面目揭露出来。</p>
但是给张璁改谥号的事情还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很多人认为当年嘉靖给张璁一个文忠的谥号已经是破格了,朱载坖给他文正的谥号,甚至可以预见的将会入祀贤良祠,使得很多人大为不满。</p>
他们认为: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得赐谥号者,不仅要功业过人,更要德行出众,张璁的功业确实值得肯定,但是他们认为张璁气量狭小,不够宽容,而且还有一个不能明说的原因,就是张璁在大礼议中是最先坚决支持嘉靖的,在大部分文官心中,张璁此举无异于逢君之恶,德行有亏。</p>
而文正则是文臣谥号中最顶级的,能够得到这个谥号的人,无一不是声望德行最为卓越者,品行优良,要为当世称颂,之前两位文正公是弘治正德年间的两位阁臣李东阳和谢迁,李东阳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 学士。立朝五十年,清节不渝。即罢政居家,请诗文书篆者填塞户限。卒赠太师、谥文正。</p>
谢迁成化十一年乙未科状元,授修撰,仪观至伟,秉节直亮。明孝宗时,以少詹事入内阁,参预机务,加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下皆称之为贤相。武宗嗣位,加少傅,后以年老而辞归。卒,谥文正,</p>
这两位文正公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共同点的,首先就是翰林出身,科名不错,李东阳是神童出身,谢迁更是状元,张璁在科名这项就差的多了,张璁四十七岁才中一个二甲进士,连庶吉士都没没混到,和李东阳、谢迁两人不可同日而语。</p>
而至于士林声誉,张璁就更难以和这两位相比,李东阳之所以能够得谥文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李东阳的谋划下,将权奸刘瑾扳倒,谢迁也是在正德朝和这些权奸斗争,被罢官归家的。</p>
张璁则是在大礼议中坚决支持嘉靖而得以被重用的,在文官们看来,张璁无异于幸臣,他如果获得文正的谥号,置李东阳、谢迁于何地?张璁首先不是正途翰林,也就是一甲进士和庶吉士出身,也没有立下扳倒刘瑾这样的大权阉,大臣们普遍都不支持给张璁谥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