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朝廷心目中,余盐起码还是能够收到部分盐税的,起码比私盐好多了,至少朝廷还是收到部分余盐银的,而朝廷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打击私盐。</p>
朱载坖对于王国光的办法并不是很满意,因为朱载坖很清楚,这些办法只能暂时缓解盐政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正盐不行的问题。私盐的泛滥直接导致了官盐销量的减少,而商人、灶户们为获取利益,肯定是要保证余盐和私盐,而不是正盐。盐场的正盐产量不足,手持盐引,向朝廷缴纳了盐税的商人却拿不到盐,商人无盐可支,朝廷发出的盐引成为一张废纸。</p>
这样的情况下,朱载坖遑论去恢复开中法,就是朝廷的盐引恐怕也保不住了。所以自嘉靖以来,对于盐法的各种改革,都不敢触碰这个问题,而是仅仅在不断的增加余盐和余盐银商做功夫,想一次保证朝廷收入的稳定。</p>
面对朱载坖想要恢复开中法的雄心,王国光问道:“殿下,开中之法,在于盐引能到场支盐,官盐才能行销,而现在十引能够支到一引盐就不错了,想要再回复开中,难于上青天啊!滥发盐引,到如今已经很难收拾了。”</p>
朱载坖知道王国光说的是什么,权贵占窝霸引是盐引支盐困难的最主要原因,而造成这种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大明的皇帝们身上。那些拥有特权的贵戚官僚得以利用权势垄断盐利,霸占了获得盐引的特权,史称“占窝”。</p>
他们不但利用自己的权势,获取了大量的盐引,还利用自己的权力,抢先支盐。他们还经常向皇帝奏讨盐引,皇帝给赐,每次少则千引, 多则数万。例如,成化十五年,宪宗赐给万贵妃的兄弟万通准盐五千引; 十六年,赐给淳皇后母段氏两淮官盐二万引。</p>
不仅如此,商人中盐的数额有限制, 不许过三千引,而权贵占讨,或五万、十万,至二十万引并无限制。于 是,开中盐引大多被朝中权贵所把持。待到支盐之时,权贵们又会利用权势嘱管盐官搀越关支,不拘年次,本场无盐,辄易他所,三倍加支。</p>
盐场的产量是一定的,而权贵们总是能找到办法抢先支到官盐,而普通的商人即使守支多年也难以得到盐。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开中商人破产,没有了这些开中商人,这开中法自然就推行不下去了。</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