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攻,因为原材料限制,主要靠浓烟熏呛敌人。现代火灾,其实也是熏死比烧死的人多。</p>
火焰高温还可以毁坏箭羽、弓弦筋角,让其失去原有的杀伤力。</p>
原本躲藏在窑洞里的战马,受到惊吓,拼命跳跃挣扎。窑洞本来就不大,为了防止踩踏受伤,鞑子只能把它们放出去。</p>
在外面的烈焰和浓烟中,晕头转向的战马,几乎都坠落土崖。自然会有老百姓去哄抢和分割。</p>
抓住这个时机,小衙内要求民兵把剩下的二十个火罐,争取精准投掷到窑洞里。</p>
为了尽可能的破坏鞑子弓箭,其他人也按照命令,拼命往窑洞里扔火把。没了战马和弓箭,鞑子就是菜板上的鱼肉。</p>
28个一直看热闹的鞑子奴隶兵,被安排去清理,通向中上层窑洞道路上的障碍物。因为火焰逐渐在熄灭,只剩下缕缕浓烟。</p>
“这帮可恶的鞑子,抢夺你们的财物,奸淫你们的妻女。现在,他们没有了战马,没有了弓箭,就像老虎没有了利爪和牙齿。”</p>
“现在,我们十三条英雄好汉,会冲到最上层的窑洞,跟那里的鞑子们拼命。”</p>
“你们,如果有血性、如果有骨气、如果有卵蛋,就冲上第二层窑洞,砍了那帮狗杂碎。”</p>
“孩儿们,为了不辱没祖宗的英名,跟我冲啊!”</p>
小衙内拿起“长七尺五寸,重五斤官秤”,即长度2.4米,重约3公斤的棹刀,带头跑上黄土崖。这是严格按照明末,郑成功铁人军的大刀数据定制的,只是款式不一样。</p>
棹刀是宋代兵书《武经总要》里八种长柄刀之首,刀身两刃,刃首上阔,山字之制,长柄施鐏,形似三尖两刃刀。</p>
它杀伤力巨大,横扫、竖劈、直刺皆可毙敌,同时兼具长柄刀和长矛的优点于一身,比长矛更适合对抗骑兵。</p>
棹刀在宋代有“南方刀主”的称谓,是当时“万全阵”中主要的突击冷兵器。南宋抗金猛将,绰号“王夜叉”的王德、南宋抗金抗蒙名将孟珙都是使用棹刀的高手。</p>
十二名家丁拿着大少爷配发的长枪、钩镰枪、眉间刀、龙须叉、长柄铁链伽、长柄卜字戟义无反顾的跟了上去。</p>
“列阵!”</p>
小衙内摆出的是前后两排,相互错开的奇怪队列。窑洞门前的空地不大,人多了也展不开。</p>
鞑子头领不是傻瓜,已经听到下面的吼叫声,知道决战时刻到了,也马上组织战兵列阵。</p>
他们的弓箭基本都废了,那些原始天然材料,如弓体上的鱼胶,被火燎一下就失效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