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资本家兴起!(1 / 2)

离石游记 半边人 1329 字 2个月前

在城池没有修建好前,那些灾民分散散在北方广阔天地里,一万人一个小团体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村子。</p>

这让北方突然多了三四百个大型村子,这些村子之间最少间距上百里,仍然铺不满北方五分之一的地界。</p>

一些荒原已经被胡虏修建成水草丰美的牧场,如果把那些成熟的牧场毁掉,再重新开垦成良田太可惜,也太耗费劳力了。</p>

内阁想的办法不是组织灾民把牧场毁了改成良田,而是让新秦人按照规划,重新开垦荒地,尽量不让北方广阔大地上,有不受控制的荒原。于是集体从事种地的大庄园、大牧场出现了,几千上万亩的大型农农庄、牧场便成片成片出现了。</p>

他们发现即使是这样,还会有人和地方空闲下来,直到各种工厂工坊的建立,才解决了这些问题。</p>

可又发现工坊好建,但是工厂建造不容易,工坊只要招募够五十,就能算是工坊,但是工厂要招募够l000人以上,才符合工厂的标准。</p>

这些工坊,技工少、熟练的工人更少,工艺不规范,只能先将生产流程中的一环节剥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工坊。</p>

比如完整的羊毛纺织工厂必须经历剪、洗、浆、修、纺线、织布、染色等几个流程,每个流程都需要熟练的工人进行操作才行,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卖的出去。</p>

而南方涌入的灾民,几乎都不会这些,他们除了简单的种地,其他的手艺都不会,一度拉低了大秦的物资供应量,白白浪费了大秦好不容易才抢回来的粮食。</p>

为了不让抢回来的粮食让灾民白白的吃掉,大秦官府重新开始修建各类小工坊,用各类小工坊的产出,反哺工厂。</p>

还是拿羊毛纺织来说,内阁将羊毛纺织的流程拆分细化,先在北方兴建大量的工坊,像是剪毛坊、洗羊毛坊、烘干羊毛坊、修剪羊毛线坊、羊毛纺线坊等等。</p>

光是羊毛加工成线,就培养了大量熟练的女工,她们将从羊身上剪下的油毛(�6�8含油脂和杂质)�6�8,通过洗毛工序去除油脂和杂质,�6�8并进行烘干处理。�6�8</p>

羊毛纺线工坊,�6�8进入制条工序,�6�8将洗净的毛梳成条状的羊毛条,�6�8进一步梳理和除杂,�6�8使羊毛纤维顺直,�6�8杂质去除更彻底。�6�8</p>

羊毛修剪工坊,将羊毛条经过纺纱工序,�6�8通过梳条、�6�8纺线、�6�8加捻等步骤,�6�8将羊毛条拉长拉细并拧成结实的毛线。�6�8</p>

最后,这些基础原材料通过包买商,将这些村料,从各个村子里的工坊里买来,然后通过商道运送到纺织⺁,将毛线织成面料或布边,�6�8再将面料缝合在一起制成成衣。�6�8</p>

整个过程中,�6�8还会根据需要进行染色处理,�6�8以确保最终产品的颜色和质量符合要求。�6�8</p>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角色,就是行商和包买商,他们一刻都不能停,四轮马车像蚂蚁搬家一搬,一截一截的将民用物资从各种工坊中运出来,堆放在棱堡围成的仓库里。</p>

棱堡在北秦境内,几乎丧失了军堡的功能,只能算防护特别严密的仓库而已,它不需要大量的军队驻守,大量猎狗代替部分军队人员的驻守。</p>

行商将商队分成若干个,他们不停的将民用物资运输到各个村子,那里有商队兴建的各种商铺也就是包买商,这些包买商将从工坊中收购来初级原材料,交割给行商队伍。</p>

行商队伍再将运来的物资,交割给粮铺、盐铺、各种各样的商铺,这些商铺直接面对新秦人,让新秦人深刻感受到大秦钱币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