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我看黄县令也是人才啊(2 / 2)

赵铭摇摇头,旋即淡淡道,“让朕猜猜,黄县令家想来还有万民伞吧?也是乡绅富户送的吧?”</p>

此时黄县令一张老脸已经涨的通红。</p>

这贼寇当真古怪,明明是贼寇,怎比他一地父母官还懂得这里面的门门道道?</p>

“你....你胡说,你根本不知我浮山县情况,岂能满嘴胡说?”</p>

急了!急了!</p>

赵铭脸上笑容更加灿烂了。</p>

急了好啊,急了才好攻破心理防线。</p>

其实这黄县令大体还是不错的,根本也不用让人去查这个流程。</p>

早在进门的时候赵铭就看了这人头顶的词条,大体还算不错。</p>

虽然不是柳文和那样的后勤人才,但这人精通戏曲,话本等物,为官还算清廉,有点城府但不多,有点才华同样也不多。</p>

一身才华全在话本戏曲之上。</p>

据说这郁州流传的之多话本戏曲,其实就有这位黄县令在背后操刀的缘故。</p>

某种程度上,黄县令也算是造福了百姓。</p>

因为这人经常有去戏楼以及茶馆听曲,听评书的习惯。</p>

每听到一些不妥之处就会当场指点,如若说到兴起,还会去店家后院与主家当面详谈。</p>

至此浮山县的戏曲和评书文化十分盛行,以至于本地的戏班子和评书班子经常会带不少学徒,然后一部分外出去其他县城开店捞钱。</p>

偏偏这黄县令还不要稿酬,可谓是菩萨心肠,对方就是纯粹的兴趣爱好。</p>

如若黄县令收钱指点,这些店家估摸着也是会应允的。</p>

赵铭就听张文汇报过安平县的戏楼以及茶馆的这月营收,数目可不少。</p>

而这店家的户籍全都是浮山县人士,可见这是一条多么庞大的产业链。</p>

如若黄县令真想以此牟利,赵铭觉得这家伙还真能发财。</p>

比做那私铸钱币的勾当要稳当靠谱得多。</p>

这也是金手指评判这人有脑子但不多的缘故。</p>

技能点商业上可谓是一点没点,官场之道点了一些不多,其他的全都点在了戏曲话本之上。</p>

这要是寻常人看到这种废材模板肯定是直接咔嚓了完事,喜欢这靡靡之音像什么话?</p>

但赵铭是一个擅长屎里淘金的,之前还寻思着宣传部部长哪里搞呢,这不就来了吗?</p>

这人用得好,不仅可以搞宣传,还可以帮忙做大乾的第一家报社。</p>

这年头报社不是不能传播开,一来是文化人不多,识字的总共就那么点。</p>

二来也是有了邸报这玩意,这种几乎涵盖了大部分读书人。</p>

毕竟能够获得邸报的大多是官宦之家,这年头读书人大多都出现在这些家庭。</p>

其次就算不是官宦之家,一些书香门第也能向本地父母亦或者有官身之人借阅邸报,以便了解天下局势有助于科举。</p>

第三,也就是朝廷有意控制舆论,防止被有心人利用借此以讹传讹,其次也是为了防止百姓开智。</p>

许多古朝代其实是不太想百姓太聪明,太聪明还怎么管控。</p>

开元杂报手抄版</p>

但就赵铭所知道的唐朝,其实就出现过一份名为《开元杂报》的报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