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p>
那人嘿嘿笑着,道:“真想不到,朱公子还是个情种啊!”</p>
“呵呵,浪老哥就别打趣我了,你还是尽快出发吧,她那文会,午时之前便会结束。”朱提榜说完,拿起千里镜,离开了包间。</p>
那人仔细的观摩着桌上的美人图,叹息道:“多美妙的女子,不入我浪里浪的怀中,可惜了……”</p>
……</p>
江宁学宫。</p>
偌大的讲学大殿之中,此时只剩下了一张书桌,百余位黑甲禁军将大殿内外围得严严实实,连一只苍蝇都无法出入。</p>
孙谨唐护送常乐走进大殿,四名禁军立马上前检查常乐全身,确认他没有夹带后,才放他入内。</p>
常乐一走进大殿,就看到那唯一的一张书桌旁,站着三个人。</p>
只有黄翰林是他认识的,另外一文一武,他从未谋面。</p>
那黑甲武将手中捧着一方封蜡的木匣,封蜡之内还有印着京城学宫大印的封条,其型完好无损,证明这匣子自封上起,便没有再被打开过。</p>
黄翰林见常乐进来,上前一步道:“来者可是江宁府桥源县考生常乐?”</p>
常乐从怀里取出户籍文书与离狱证明递了过去,道:“桥源县考生常乐,见过大人。”</p>
他没有直接称呼黄翰林为黄大人,是为了避嫌。</p>
黄翰林接过两份文书看了看,又递给另一名文官说道:“蒋少卿您看看。”</p>
大理寺蒋少卿接过文书,看了一眼,又照着户籍上的画像和常乐比对了一番,点头道:“嗯,无误。”</p>
“孙统领看看?”蒋少卿将文书递向那黑甲武将。</p>
“既然两位大人校验无误,那便是无误。”那黑甲武将看向黄翰林说道:”黄翰林,开考吧。“</p>
他说着,把手里的木匣递了过去。</p>
黄翰林双手接过,用专门的工具刮掉了木匣的封蜡,小心的将封条揭下。</p>
虽然他已经尽可能的小心,但封条所用纸张格外脆弱,还是有了几处破损。</p>
黄翰林打开木匣,取出里面厚厚的考卷,放在桌上,道:“考生常乐,提笔作答吧,答至申时末封卷。”</p>
黄翰林说完,便退到了离常乐两丈开外的地方。</p>
另外两位考官也后退几步,在两丈开外的地方站定。</p>
常乐走到桌边坐下,翻开了考卷最上层的油布纸,露出了第一页的试题。</p>
这一页全都是帖经(填空题),常乐一眼扫过,所有的答案都清晰的出现在脑海里,太简单了。</p>
常乐并没有急于提笔作答,而是翻开下面的考卷看了起来。</p>
这份考卷一共有四十多页,其中帖经占了一半,共计一百多题,内容全都出自儒法兵墨医工农名纵横等百家的典籍。</p>
其中又以出自儒家六经的题最多。</p>
其后便是五十多题的经解(阅读理解),多是以圣人名言为题,要考生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p>
这种题也不难,常乐敢说,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大佬们都能信手拈来。</p>
再往后翻就是经义和史论了。</p>
经义和史论各有三个题目,考生只需任选其一书写成文即可。</p>
经过这两天的魔鬼训练,常乐已经可以掌握经义文的大致行文脉络。</p>
但他的学习的时间终究是太短了,写出来的文章要和这个世界的人比,那是万万比不了的。</p>
看到这里,常乐没有继续往后翻,压轴的诗赋思考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p>
至于最后大轴的算学,常乐更是无压力了。</p>
华夏古代科举中,鸡兔同笼这种问题,可是难倒了大批的考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