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们引入哈密顿量这个概念,……通过并不算太复杂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这三个态为基的系统的哈密顿量为:</p>
H1=(2△l,△t/2,e/2)</p>
H2=(-r/△2,-2/r+&amp;Er)</p>
H3=……”</p>
顾律一步步有条理的进行着讲述。</p>
而下面会议室内的众人则是越听越别扭。</p>
不是应为顾律的讲述漏洞百出。</p>
相反,顾律在黑板上讲述的内容相当的严谨。</p>
一个又一个逻辑环串联在一起,让人找不出任何毛病。</p>
但让人觉得别扭的就在于这里。</p>
顾律阐述的内容实在是太过于严谨了,严谨到,似乎不是在探讨一个物理问题,而是在讲述一个数学问题!</p>
对了,数学问题!</p>
望着黑板上那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众人终于察觉到那种别扭的感觉出现在哪里了。</p>
那是因为顾律在讲述他这个方案的时候,实在是太不‘物理’了。</p>
反倒看起来很‘数学’。</p>
在物理中出现公式和数字很正常。</p>
但是密密麻麻一黑板上全是公式的话,那就很不科学了。</p>
并且看顾律这又是哈密顿量又是自旋分量,还有设置这么多的数据参数。</p>
很显然可以看出来,顾律完全是把这个难题当成一个数学问题了啊!</p>
难道,这就是顾律刚才所说的……另辟蹊径!</p>
…………</p>
顾律的讲述还在继续。</p>
顾律的这套理论虽然并不太复杂,但这是对顾律本人来说的。</p>
但毕竟面前的众人是物理学家,而并非数学家,所以顾律写在黑板上的众多公式,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去理解、消化。</p>
所以足足半个多小时,顾律才进入到实验方案阐述的收尾阶段。</p>
“……通过上面实验得到的干涉条纹,我们可以得到由电压能量比转换而来的脉冲高度对应的失谐量,得到这个参数后,通过代入前面的公式11.3当中,我们就得到一个具有极高普适性的量子比特编码方程。”</p>
“在这个方程中,x表示脉冲曲线的振幅,y表示演化时间,z表示振荡频率……”</p>
当最终得出的公式呈现在众人面前时,众人皆是齐齐瞪大了眼睛。</p>
成功了!</p>
竟然真的成功了!</p>
发生在众人眼前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p>
那就是顾律真的利用一种偏数学化的方式,得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p>
顾律讲述的整个过程众人都是认真听下来的,所以可以很明显的听出,顾律的整套方案之中并不存在明显的漏洞。</p>
可以说,顾律的这套方案,暂时在众人看来,是具有很大的可行度的。</p>
会议桌一侧。</p>
谢教授狠狠咽了口唾沫。</p>
他也没想到,顾律竟然打破了他的质疑,真的创造出了一种完美的量子比特编码方式。</p>
“顾教授,这种全新编码方式叫什么?”一侧的卢教授脸色涨红,神情激动的开口问。</p>
顾律微微一笑,“就叫它,杂化量子比特编码吧!”</p>
(https://www.yqwxw.cc/html/121/121400/514038354.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