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星星之火 六(1 / 2)

李辰安钟离 堵上西楼 1615 字 5个月前

涂策不知道这些百姓的血能否成为描绘那大美江山的一抹红。</p>

但那些百姓的死,却在他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p>

没有人不怕死。</p>

就算是军旅中的战士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也是怕死的。</p>

支撑战士们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信念是战斗的胜利,是军人的荣耀,是保家卫国之理想。</p>

那么支撑这些百姓不要命的向那城门冲去的信念又是什么呢?</p>

他望向了远处那道巨大的黝黑的城门。</p>

门外有一条路。</p>

那条路曲曲折折通向远方的宁国。</p>

去宁国……</p>

这就是他们赴死的信念!</p>

他望向了更远处。</p>

明明更远处只有星光下的朦胧,可他仿佛看见了一道光!</p>

一道明亮的光!</p>

正是因为那一道光,才吸引了这些百姓们如飞蛾扑火一般的去追寻。</p>

哪怕死,亦无法阻止。</p>

如果此役红巾军胜,当他们踏上了那条追光之路,当越国的百姓知道了这件事之后,更多的百姓会做些什么呢?</p>

涂策忽然打了一个寒颤。</p>

他收回了视线,深深的看了乔子桐一眼。</p>

乔子桐的视线依旧落在对面的战场:</p>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p>

“大离帝国灭亡,天下三分,而今已过去了千年。”</p>

“在这千年中,国家的更迭最少的也有三次,最多的有足足六次!”</p>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大大小小有百余次,其中也不乏有雄主意图一统中原……”</p>

“然而千年时间过去,却无一人能实现。”</p>

“究其缘由,无外乎格局二字。”</p>

“历朝历代的那些名垂青史的帝王,他们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手下也强将如云有能臣无数,可为何最终却功败垂成?”</p>

“涂大将军若有兴趣可好生去想想。”</p>

涂策没有去想,却问了一句:</p>

“莫非李辰安能成此事?”</p>

乔子桐嘴角一翘摇了摇头:</p>

“他啊?”</p>

“他本应该是能成此事的,但……如我此前对你所言,他对打打杀杀并无兴趣,他的兴趣只在……搞钱!”</p>

涂策知道李辰安登基时候颁布的国策,他颇为疑惑的又看了看乔子桐:</p>

“那你的意思是分久必合之时尚未到来?”</p>

乔子桐沉吟数息,“或许已经到来。”</p>

这话前后有些矛盾。</p>

涂策愈发疑惑。</p>

乔子桐又道:</p>

“我们都以为一统天下需要的是绝对的武力,但辰安在给我的信中却并不赞同这种方式。”</p>

“他提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种没有硝烟没有杀戮的方式。”</p>

涂策愕然,“什么方式?”</p>

乔子桐笑了起来,眉梢微微一扬,说出了四个字:</p>

“招蜂引蝶!”</p>

“……”</p>

“他说,蜂也好蝶也罢都离不开花!”</p>

“如果将宁国建设得如花海一般……这指的并不是真的去种花,而是宁国的经济实力足够强大、宁国的军队无人能敌,宁国的朝廷清正廉明,宁国百姓的脸上有不落的幸福光芒……”</p>

“这,在天下百姓的眼里,就是最美的花!”</p>

“他说再过两三年的时间,宁国的花大致也就开了。”</p>

“花开蜂蝶自然来。”</p>

“城门挡不住,国门也挡不住。”</p>

“因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所追寻的永远是更好、更稳定、更有安全感的居所。”</p>

乔子桐抬手向对面的惨烈战场一指:</p>

“譬如他们,仅仅是嗅到了一缕花香,却足以让他们付出生命去追寻!”</p>

涂策明白了。</p>

与其说是花,不如说那就是一把看不见的足以灭国的刀!</p>

而乔子桐所说的花,也不如说是一道光!</p>

当天下皆黑暗,唯有宁国如一道光一般明亮,那么宁国必然成为天下人为之奔赴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