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朝鲜八旗</p>
“朝鲜八旗。”多尔衮细细的看着阿济格发过来的奏折。</p>
从这个想法来说,阿济格并非人们所想的是一个莽汉。还是相当有政治头脑的。</p>
有人说满族是一个人造的民族,这个观点,对与不对,就不在这里讨论了。但是有一点却是不错的。就是八旗之中,决计不仅仅是满人,旗人与满人,并不能划等号。</p>
而今八旗已经分为汉八旗,满八旗,蒙古八旗,即便是在满八旗之中也是有不少外族人的,比如蒙古人与朝鲜人。</p>
在八旗之中,专门有两个牛录的朝鲜人。</p>
阿济格想将朝鲜人扩充为朝鲜八旗,这一件事情,就看出来阿济格所思考的并非仅仅是朝鲜战事,还有而今的大清困境。</p>
大清的困境是什么?</p>
是大清的政权为八旗勋贵所有,而八旗实力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不得不依赖汉人。但是汉人在大清上层权利很少,这样上下失衡的局面之下,八旗勋贵天然是猜忌汉人,而在这样的猜忌之下,即便是汉人忠心于大清,多尔衮也未必相信。</p>
信任是最难得到的东西。</p>
所以扩充八旗力量,一直是多尔衮所想的事情。</p>
此刻他忽然觉得阿济格的想法不错。</p>
这个思路,让多尔衮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心中暗暗想道:“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回回八旗,或其他八旗?”</p>
以八旗的建制,即便是朝鲜八旗不满编,大抵也会有数万军队。如此一来,各类八旗军队在数量上就足够多了。</p>
而今八旗精锐,即便是南朝最能打的军队。也不敢说一定能打赢他们。唯一欠缺的数量。汉八旗,或者绿营兵数量太多的话。</p>
多尔衮担心实力失衡。</p>
而今多了其他各族八旗军。用来做炮灰却是合适。</p>
多尔衮其实也明白,一支军队能不能打,很多时候,很多时候看投入的资源,只能投入的资源够多,狠狠打上几仗,几年过后,就足够用了。</p>
多尔衮思路又有一点发挥。</p>
联合各族压着汉族。这其中有很多可以操作的地方。但是怎么操作,却不能操之过急。不过,阿济格所想,却没有问题。</p>
想要扭转朝鲜局势,很多人觉得感觉在海上,但是多尔衮知道,其实在朝鲜人心上。</p>
只有朝鲜人心向清,那么夏军躲在海上,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要得人心,一味用仁心,也不见得可以。</p>
多尔衮准了阿济格的奏折。但是心中久久不安。</p>
让他担心是,不仅仅是朝鲜战事,还其他方面的战事。吴三桂的急报他已经过目了。吴三桂在奏折之上,写得花团锦簇,好似吴三桂是一个忠心耿耿,时时刻刻为朝廷着想的大忠臣一般。</p>
说实话,吴三桂奏疏之中的东西,多尔衮一个字都不相信。即便四川境内,多尔衮的眼线已经将当日一战的情况,一一汇报。</p>
但是多尔衮知道,不管吴三桂心中怎么想的,战场之上的败绩决计不错的。</p>
即便是吴三桂心中再也其他心思。也不会轻易打败仗的。</p>
当初入关之初,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而今不过数年,就形式倒转。看样子,如果南朝出一个岳武穆一般的人物。恐怕攻守之势就要逆转了。</p>
不,甚至不用有一个岳武穆,因为张轩不是赵九。</p>
面对这样的局面,多尔衮心思如何能定。</p>
如果之前,攻守易势的局面还不太明显。但是而今,几乎已经摆在眼前了。</p>
朝鲜之战。阿济格打了一场大胜仗。但是将辽东的积蓄一扫而空。多尔衮不得不从北京转运相当一部分物资到朝鲜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