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插曲</p>
但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发生吗?</p>
自然不是。</p>
张轩看到的是庐州战报。清军大队人马从江北猛攻庐州,庐州守军杨绳祖告急。</p>
杨绳祖这个人,张轩又怎么能不知道啊?</p>
杨承祖一部登天,成为大夏武将之首,而杨绳祖只能被压制了。不仅仅是罗玉龙的决定,也是杨承祖的决定。毕竟杨氏兄弟两人,不可能同掌大权。只能委屈一个人了。</p>
所以杨绳祖一直在庐州当守将,镇守庐州。</p>
退出了大夏核心决策圈。</p>
当然了,在庐州也没有人敢小看杨绳祖。概因大家都知道,杨承祖不可能一直在枢密院使的位置上,一旦杨承祖离开这个位置,那么杨绳祖一定会得到补偿的</p>
纵然能坐几年冷板凳。但是将来的前途也不会才差。</p>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一场北伐之败,影响了多少人的命运,也包括了杨绳祖。</p>
在大军从山东一路败退回来的时候,杨绳祖不是没有想过出并救援,但是他手头兵力根本不够。而且清军大举扫荡江北,只是两路进攻,一路从扬州南下,一路从襄阳南下,暂时忽略了庐州。</p>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杨绳祖守住了庐州,而是清军忽略了。</p>
张轩来到武昌之后,并非没有将这位故人掉过来用的。只是一来事情繁忙,二来,很多人对杨承祖的评价都不好。原因很简单,杨承祖作为大夏枢密院使,负责大夏军政,即便罗玉龙御驾亲征,他也应该尽臣子的责任,规劝皇帝。不该有如此大败。</p>
杨承祖几乎被所有人都说成了罪臣。</p>
这也是古代的潜规则了。皇帝总是没有错的,有错的都是大臣,再加上罗玉龙也以身殉国了。自然要为尊者讳了。罗玉龙不能说。那么这一场北伐之战,总要有人负责。</p>
杨承祖不负责,谁负责。即便是死了也是一样。</p>
对于这样的舆情,张轩也觉得对杨绳祖的提拔,要缓上一缓,最少不能无功而提拔,这样容易落人口舌。他也相信杨绳祖的实力,东征之际,定然能立下功劳。</p>
只是没有想到,他这边会没有出征,清军已经打上门来了。</p>
张轩几乎在瞬间想到,清军是为何而来了。</p>
是为安庆城。</p>
安庆乃是长江之上必争之地,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失</p>
了安庆,就导致清军的战线直接推到了南京城下,就可以看出安庆的重要性,不管是张轩东进,还是清军西征,安庆都是必争之地。</p>
清军很明显是下庐州,迂回到安庆以西,切断安庆与武昌的陆上联系。想要先发制人。甚至张轩觉得,清军未必没有其他布置,只是而今仅仅有这一条消息传来而已。</p>
的确是十万火急,刻不容缓。</p>
不过,瞬间张轩也平静下来了。没有让人从眉目之间,看出一丝半点端倪出来。张轩这么多大风大浪走过来。城府早就练成了。而且他之所以这样,也是信得过杨绳祖。</p>
金华城能镇守数个月,数次争锋不下。杨绳祖在庐州城中,一时半会也不会有危险。张轩只是担心清军绕城而过。不过,即便是再担心,也知道,这样大事,以这个时间的反应速度,早一个时辰,晚一个时辰,相差不大。</p>
但是在如此重大的仪式之上出了乱子,却要影响军心士气了。即便是再急,也必须先处理了眼前的事情。</p>
张轩坐定之后,微微示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