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洪承畴定策</p>
多尔衮虽然催得急,但是洪承畴来的却很慢。</p>
等洪承畴来到摄政王府的时候,已经过了大半个时辰了。</p>
多尔衮见了洪承畴说道:“洪先生怎么来到如此迟?”</p>
洪承畴是一个闲职,在国史院之中。国史院地位几乎等于大明的翰林院。距离摄政王府并不是太远,如果洪承畴接到命令之后,飞速赶来,是用不了这么长的时间。</p>
洪承畴说道:“臣为朝廷大臣,当有大臣体。摄政王相召,如果当街狂奔,未免惊动朝野人心。恐不利于摄政王。”</p>
多尔衮听了,顿时高看了洪承畴一眼。</p>
洪承畴算的很准,多尔衮急召他过来。定然是出了极需洪承畴来解决的事情。洪承畴必须表现出不一样的地方,才能让多尔衮看重。</p>
多尔衮见多了,溜须拍马的降臣。就吃洪承畴这样的作风,言语之间,又恭敬了几分,说道:“洪先生,南朝有变,却不知道先生有何教我?”</p>
随即将多铎的来信交给洪承畴。</p>
洪承畴看了之中,脸上波澜不惊,就好像是看一封寻常问候的家书而已。他放下书信之后,说道:“恭喜摄政王,贺喜摄政王。”</p>
“喜从何来?”多尔衮微微皱眉说道。</p>
“这一个一战灭了南朝的机会。”洪承畴说道。</p>
多尔衮听了之后,心中先是一愣。顿时感觉有些道理。心中暗道:“的确,如果此战大胜,能俘获南朝皇帝,的确是一个一战灭国的机会。”</p>
夏朝立国才几年了,内里看似安定,其实人心尚没有归顺,也就是说。罗玉龙一旦有失,最有可能的是南朝土崩瓦解。只是南朝绝非小视,气势汹汹的攻来,胜了有这么多的好处。</p>
但是能不能胜?多尔衮却没有一点把握。</p>
如果不能胜,恐怕关内所有的土地都不能保全了。</p>
多尔衮的毛病就是过于聪明,坚韧不足。面对这个消息,内心之中不免有些思虑过重了。</p>
洪承畴见多尔衮不能释怀,说道:“国朝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可,虽然南下以来,数次退兵,却也是非战之罪。对八旗精锐来说,宁于南朝野战,也不愿意攻城。”</p>
“而今,南朝舍却地利而来,欲与八旗会猎中原,岂不是正是八旗用武之地。南朝皇帝更是御驾亲征。将南朝命门交给国朝之手。”</p>
“这不是天赐良机,什么是天赐良机。”</p>
多尔衮叹息一声,说道:“洪先生说的对,但是南朝皇帝找机会,找的太好了。而今三王将兵在外。可用兵马不过京畿三四万左右。这又该如何应对。”</p>
“王爷缪矣。”洪承畴笑道:“南朝之兵,决计不可骤至。先前南朝准备入川,而今又决定北伐,但是大军行止岂能朝令夕改?且,南朝江北三镇,皆为外藩,想要调集外藩之兵,绝非一纸令旨就可以的。”</p>
“这些事情一一做来,最少要一月时间。”</p>
“这一月时间,足以先发制人了。”</p>
多尔衮说道:“先发制人?如果先发制人?”</p>
洪承畴说道:“可令十王留一将总理山东匪徒,先行渡过黄河南下,无须估计城池,就如当初破口之战一般。洗劫江北。拖延南朝准备速度。”</p>
“实在不行,还有一招。”</p>
洪承畴的眼睛之中,泛出狠毒的目光,说道:“王爷可以下令,十王决黄河。”</p>
多尔衮一听这话,心中顿时一惊,看洪承畴的目光,又有一些不同,暗道:“汉人的心就是毒。”</p>
两淮之地,运河,黄河,淮河纠缠在一起,别的不说,就水利隐患多,黄河是地上悬河,洪泽湖,是地上悬河。不管决那一个地方,都是千里良田化为乌有,恐怕洪水能直冲扬州城。</p>
死多少,就不用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