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污水黑水群臣疑难(2 / 2)

贞观天子 北诸侯王 1131 字 2022-12-24

“退下。”

“是。”孙伏加吞咽口水,低头退回班列。在他身边,大理寺卿韩仲良狠狠瞪他一眼。那意思很明显,你一个大理寺的,去管渭河工坊干什么,吃饱了没事干是吗。

渭河工坊在朝廷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任何部门都没资格插手其中,它直属于皇帝统辖。从前,不是没人眼红渭河工坊弄出来的产品,但是下场是什么,不言而喻。丢官都是其次,灭门才是常事。久而久之,朝廷官员基本上都明白,渭河工坊是禁忌,不能随意插手。

关于是迁都还是扩建,这个时候似乎没什么争论了,因为崔民干直接把核心问题给拿了出来。即,渭河工坊的污水到底要怎么处理才好呢?

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扩建还有什么必要?

关陇人面色不善,虽然很想弄死崔民干,但是渭河工坊的污水确实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而且,若是不解决,他们将来的生活也会遭到波及。可是,让他们答应迁都,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纠结!

至于李智云,他没那么纠结,因为迁都与否,他心里基本上是有点计划的。那就是必须迁都,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将来都是一定要迁都的。

不说迁都对于关陇贵族的打击吧,单说经济角度。其实,历史上在李治朝之后,基本上很少有王朝定都关中了。是因为关中不够安全不够丰饶吗?

并不是。

原因在于,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关中的土地和航运无法承担那么庞大的人口压力。自唐一朝之后,后面的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基本上都放弃在关中定都。当然,并非完全是因为经济原因,如边疆之患渐渐转移到辽东一带,如唐末藩镇割据,使得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到中原等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唐朝中后期,定都洛阳,其实更多的还是考虑的经济方面原因。因为在中原,航运更加方便,南方的物资能够源源不绝的通过运河转运洛阳。

当初将渭河工坊放在长安,李智云也有这方面的考虑。那就是到最后反正要放弃长安,干脆把这里打造成工业基地。或者说,让生活环境逼迫关陇人答应迁都。当然,后一项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在于工坊只有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足够安全。

当时,李智云就是这么考虑的。但是这些年随着工业发展渐渐有点头绪,自然环境也开始被污染,污水也开始出现,当然也少不了整天冒着黑烟的大烟囱。

不过呢,目前是不用太过于担心的,因为这里可不是‘带英’那个小破岛,不用担心变成‘雾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