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热闹欢腾的气象之中,大唐告别贞观十年,进入贞观十一年。回顾去年的休养生息,再看看今年饱和的各地粮仓,皇帝露出一丝满意笑容。事实证明,民富国强。若民倦怠,则国益弱。隋末乱世的创伤,经过李智云十几年的励精图治,现在完可以说一句,部都已抚平。
最直观的现象,无异于斗米十五文这样的事实。
粮价高低,最能感受到百姓过得如何。眼下大唐粮价最高的地方是辽东道,斗米六十文,至于原本其他道,基本上都维持在二十文到三十文的差价之间。
时有官员大呼;盛世至矣!
盛世早已至,只是尸位素餐之辈很少感受得到。他们也不仔细想想看,若非盛世,他们岂能过得如此舒坦。
正月,长安东市。
“夫人慢点,慢点!”薛礼拎着十几只礼盒,跟在永宁身后逛着繁华昌盛的市场。
他们俩已经成婚了,目前住在公主府。
薛礼倒是不觉得自己是倒插门,多少人想倒插门都没有这机会。
比如,那位天天在大学里面陪着晋阳殿下的某秦家小子。
说起秦怀玉,薛礼就忍不住想笑,不过他没笑,因为他现在没工夫笑。
“快来,瞧瞧这支簪子。”永宁对着薛礼招手。
“来了。”薛礼将礼盒交给身后的公主侍卫,快步走到永宁公主身边,打量着她手上的簪子。
“这只是桐簪。”他说。
永宁点点头,“瞧着样式不错,待寻个工匠,打造一支金的。”
永宁可是小富婆,皇帝和韦贵妃在她出嫁的时候,暗自塞给她不少钱,还给她几家店铺,让她挥霍。
公主出嫁,都有礼制,嫁妆多少,朝廷都有规定。明着不能塞钱给公主,皇帝和贵妃就私下里塞钱。总之,不会委屈女儿。
“咦?”薛礼眼尖,忽然瞧见人群中有一个熟悉的人影。
“怎么了?”
“你看看,那是不是庆王殿下。”
闻言,永宁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看见李承烈停留在一家店铺门前。
“他今日怎么出来了,不是留在宫里陪着母妃吗?”永宁有些纳闷的说。
“走,过去瞧瞧。”永宁拉着薛礼走过去。
此刻,一身普通人装束的李承烈看着首饰店铺,有些迟疑脚步。
“三郎。”
听见声音,李承烈回头,瞧见永宁和薛礼。
“阿姊,仁贵。”
“殿下。”
双方见礼,李承烈小声道:“我是随便出来看看的,你们唤我三郎就好。”
永宁问道:“你不在家里陪着阿娘,怎么出来了?”
李承烈苦笑道:“别提了。”
“必须提!”永宁瞪着他。
李承烈:“”
三元酒肆。
几个人在二楼雅间休息,李承烈说起自己为什么要出来闲逛。
“婚配?”永宁眨眨眼。
“对。”李承烈喝口茶,叹道:“父皇和皇后娘娘说,我们几兄弟都要准备自己的终生大事。如果没有心仪人选,皇后娘娘会给我们安排。”
“也好,伱早日完婚才算是成长了。”永宁若有所思的说。
李承烈无语道:“可我根本没想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