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时间,胡途都把自己关进了书房,他终日读书,研究雕刻技术与一些常见木头的纹理,学习态度前所未有的认真。</p>
而他在学习态度上的变化让徐素婉惊喜,追根溯源,可以将其视为受到华清高材生们的影响。对此,他深以为然。</p>
过去的这些天,他确实从华清的同学身上学到非常多,不只是知识,还学到他们学习的态度。他身上的这些好的变化,大都能从那些高材生身上找到源头,这让他相信孟母三迁确实有效果,环境的确能影响一个人的成长。</p>
胡途越来越喜欢现在的生活了,也喜欢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变化,他为了变得更好,努力地学习着,而他精力十足。</p>
又或许是想赌口气,他很想提几个能难倒周教授的问题,以证明“隔行如隔山”的道理。他总觉得一个考古教授即使学了些艺术,教不了他这样努力追求艺术的人,他想让周教授知难而退。</p>
这种小心思从他对周教授的称呼就可见一斑,“教授”,连老师都不叫,认得明显就是嘴上师父嘛!</p>
可是当他接连问了几个自以为极难的问题,到了周教授那里三言两语就被解决了,还回答了许多他没问到的地方,让他着实惊讶。</p>
不过过了一会儿,胡途又想通了,他自言自语道:“可能是因为我没问对地方,正好问到教授熟悉的东西,既然是当教授的,总得比普通人多知道一些,这没什么稀奇的。”</p>
跟徐秋雨闲聊的时候,胡途说起了这件事,徐秋雨顿时露出和其他华清学生一样羡慕嫉妒恨的表情,并说道:“我不想跟你说话。你可以跟品秋说这件事,看她怎么说你?”</p>
胡途仍旧不以为然:“一个考古教授教艺术,虽然目前来看教得都挺好,但这种事本身就很奇怪。难道你不觉得奇怪吗?跟品秋说又怎么了,她还能骂我不成。”</p>
他当场就说了,然后当场被骂了个狗血淋头。</p>
在王品秋的介绍下,他才知道周教授在艺术上的高深造诣。尤其是古代艺术,堪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对任何一种现代艺术品,他都能说出其来源,并对其艺术发展历程以及各种变化了然于胸。</p>
简单说来,他就是一本活着的艺术教科书,要想把这本书读透,即使是天才,也得下一番苦功才行,而且三分钟热度还不行,需要很多年持续的努力。</p>
如此学问宏通的大学者,若是能将其学问酝酿成一种学说,便可一跃成为真正的艺术界大师。只不过他一直从事考古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考古界的名声掩盖了他在艺术界的名声,外行人很少知道罢了。</p>
王品秋对周教授佩服的不得了,简直就称得上是他的粉丝。而这样的人却被胡途这么个初生牛犊小觑,这让王品秋如何受得了。</p>
于是,她用酸酸的语气骂胡途不识好歹,并叮嘱他好好学习,最后还叮嘱道:“还有,你提问的时候斟酌一点,别总拿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打扰周教授,他每天工作都很忙的。”</p>
“那,那,那个……”胡途被王品秋骂得晕乎乎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那我怎么知道我问的问题是不是常识?”</p>
“呵呵,你这个问题就是标准的常识性问题。”王品秋隔空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以后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先问我,或者问秋雨,我们答不上来你再问周教授。不然天天回答你的常识性问题,周教授都被你烦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