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为老刘点亮前进的道路(1 / 2)

建安七年十一月中。</p>

曹操的求贤令,比历史上提前了八年!</p>

当消息传回襄阳,老刘也有些心急,连忙找到了张明。</p>

“知汉!”</p>

“曹操此举,天下有才之人,恐怕多半会往许都,这可如何是好?”</p>

书房中,张明亲自为刘备斟茶,微微一笑。</p>

他当然理解老刘为何心急,任何时代,不管是打天下还是治天下,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军队建设。</p>

总而言之,任何一样,都离不开“人才”二字!</p>

曹操历史上一共发过三次求贤令,这也为未来的曹魏政权,打下了夯实基础,也让东吴和西蜀终其一生,也无法望其项背。</p>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难以建功?</p>

说白了,就是打到最后,没人了!</p>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并非真的看不起廖化,只是对于蜀汉人才凋零的无奈叹息而已。</p>

但!</p>

人才不只有招揽一样。</p>

如今的襄阳,天时地利人和俱在,张明也清楚,现在是时候,为老刘再一次点亮前进的道路了!</p>

“主公,莫要着急。”</p>

将身前茶杯轻轻推到刘备身前,看着张明这淡雅的模样,刘备焦急的心也平缓了许多。</p>

吹了吹面上茶渍,呷了口茶,眼前一亮,忍不住赞道:“好茶!”</p>

“茶是好茶,但也是主公细细品尝后,才知晓的其中滋味。”</p>

张明意有所指,缓缓说道:“人才也和茶一样,急不得的,急了,反倒烫嘴。”</p>

刘备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却还有些没有参悟,不过已经恢复了冷静,笑道:“知汉说话深奥,仔细思索,确有道理。”</p>

“恕备驽钝,还请知汉细言之。”</p>

见刘备彻底恢复了冷静,张明颔首道:“主公太过自谦,主公认为,像这样唯才是举,最终招揽出来的官员,其中人品堪忧者几何?”</p>

刘备沉吟良久,缓缓说道:“桓灵二帝时,卖爵鬻官,导致举孝廉入仕一途,几乎断绝。”</p>

“此后虽有大才者,也多不得其门而入仕,因此乡野之间,多有贤才埋没。”</p>

“但德不配位者更多,由这些人举荐者也不在少数,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p>

“这样的人,人品能有多么出众,备是不信的。”</p>

“轻则贪赃枉法,重则背信弃义,不知知汉以为如何?”</p>

“主公所言极是!”</p>

张明抚掌笑道。</p>

刘备说得很对,现实就是如此,唯才是举就是一把双刃剑,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p>

只不过当时的曹魏已经一家独大,能够震慑这些人,压制这些人的野心和贪婪罢了。</p>

可到了曹魏后期,在世家门阀的影响下,这些人的劣根性,几乎暴露无遗。</p>

等到司马懿独大的时候,朝堂四海之内,真正忠心于曹氏一族的,除了曹氏夏侯氏及其姻亲外,还有多少人呢?</p>

得到张明认可,老刘也没有那么焦虑了。</p>

在打消了刘备焦虑的情绪,让他对曹操这求贤令不再那么担心之后,张明才缓缓说道:</p>

“除此之外,曹操所行乃是霸道,而主公仁义,一直以来行的都是王道。”</p>

“霸道,王道,皆治世之道,然霸道太过激烈,虽然见效极快,但也容易引起反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