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凑齐九族拖时间(2 / 2)

“吾弟来了吗?”朱由校没有理名义上的祖母,反而问起弟弟信王。</p>

他和信王的关系比他和皇后张氏都亲密。</p>

“陛下,臣弟来了。”</p>

信王大步走进大殿,径直走向哥哥躺着的软榻旁,伏在榻边捏住了皇帝哥哥的手。</p>

“局势危矣!吾弟当出西直门,绕道河南去南京。北京城如有不测,吾弟便是大明的尧舜。”</p>

皇帝的声音虽然小,可殿中众人全都听得清清楚楚,宣懿太妃刘氏、皇后张氏纷纷出言劝阻。</p>

就连朱由检本人都大吃一惊,觉得这是皇帝哥哥在试探他,因此连声推辞。</p>

“陛下说的这是什么话,也先、俺答几万骑兵来北京城下都无可奈何,区区一个辽东总兵,封他世爵也就够了。”</p>

自小就不受宠爱,多疑善猜早就成了朱由检的本能。</p>

天启帝深吸一口气,死死扣住弟弟的手,“都这时候了,还说什么虚话。你扶朕起来,朕把你们的去路都安排了。”</p>

他不管国事并不意味着他不懂兵事,据传城外的李逆能用投石机上城头,且又万人不敌,如此算来,离北京城破也就三五日的光阴。</p>

朱由检将哥哥扶正在软榻上,又把纹龙袍服的下摆掖实,才退后几步跪好。</p>

皇后张氏和大殿内的太监宫女们也跟着下跪,宣懿太妃刘氏也将自己的椅子摆正,等着皇帝的旨意。</p>

“朕兄弟七人,如今唯有朕与信王两人,大明社稷不可断绝,李逆已经在广渠门八里外扎营,信王今日下午就出城,前往南京听命,宣懿太妃跟着信王一起走。”</p>

天启帝将最重要的两位亲人安排好后,又望了眼皇后张氏,“伱是想去南京,还是陪着朕守在宫里?”</p>

这话问的相当无情,皇帝就是要张氏自己表态留守北京城。</p>

“臣妾愿一生一世陪在陛下身边,城若破,臣妾自己找根绳子,决不丢陛下的脸面。”</p>

十九岁的皇后相当明事理,知道皇帝已存死社稷之意,当场痛痛快快的答应下来。</p>

“善!”天启帝难得露出和煦的笑容,“既然你如此忠烈,朕便了你一桩心事。刘朝,你带人拿了魏忠贤和客氏,魏忠贤羁押等廷议发落,抄其私宅,所得银钱分给京营将士,客氏赐死。”</p>

皇后张氏曾怀过孕,被客氏搞的流产,张氏又是出了名的贤后,常常用自己身份保护被客氏、魏忠贤荼害的宦官宫女,双方因此水火不容。</p>

刘朝是皇帝老爹泰昌帝身边的宦官,深度参与了移宫案,目前是乾清宫提督兼御马监掌印,他和刘应坤轮流提督京营里最能打的忠武营。</p>

老太监高兴的蹦起来,滑跪到天启帝身前磕头拜谢,“外朝阉党官员是否也一并拿下?”</p>

这话只得到了一句滚,刘朝又磕了个头后美滋滋的带人去捉拿皇城内的魏公公。</p>

他和袁崇焕关系莫逆,忠武营的部分骑兵便是按袁巡抚建议,仿照辽镇骑兵训练的。</p>

乾清宫内凄凄惨惨,文华殿内的廷议也好不到哪儿去。</p>

“孙大帅后日便到,辽兵辽将多是其下属,或许事态还有转机。”首辅黄立极心存侥幸。</p>

打赢宁远之战后,孙承宗短暂回归过官场,但又受不了阉党官员的排挤,回北直隶老家养老去了。</p>

如今国难当头,阉党内阁搞不定辽兵兵变,又请皇帝把孙老头叫了回来。</p>

“哪还有什么转机?这李逆就是来北京城造反的。”</p>

天启帝的声音响起,他看的比这些阉党内阁清楚多了。</p>

参与廷议的官员纷纷跪下行礼,皇帝态度的转变让他们不知所措,难不成真要和辽兵开打?</p>

黄首辅代表百官回了刚才议定的事项,天启帝一边轻咳一边下令。</p>

“就按李逆的要求,凑齐阉党太监的九族,全送出城去拖延时间。魏忠贤的家产不少,给忠武营的将士们分了。孙师到了后,让孙师总督京营和援兵。”</p>

PS:求推荐票求月票。</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