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还能有哪个鞑子大酋叫代善?恭喜祖宗、贺喜祖宗,多少的产婆都不够报信儿的,托祖宗的福,儿子们这是要大升特升了。”</p>
刘应坤说了几嘴吉利话,接着补充了宁远大捷的重要细节,以及他和李将军达成的协议。</p>
秉笔太监魏公公将宁前兵备道写给自己的信匆匆看了一遍,慢慢坐到梨花木椅上,盯着刘应坤的脏脸和粗布直裰棉衣看了好一会儿,才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p>
“三刘啊,你这差事办的好呐,办的好极了。和那李昊都谈妥了?”</p>
刘忠、刘朝、刘应坤是现下宫内的三位姓刘太监,按年纪被人称作大刘二刘三刘,当然,底下人得加个公字。</p>
在宁远诸将跟前威风八面的刘公公躬身哈腰,笑着回答:“那将军是个糙汉子,一心想着杀鞑建功,并报他爹的大仇。咱只要给他按功升官,一切都好说。现下再安排个祖宗的侄女儿就万事妥当。”</p>
“还是个忠良之后。”魏厂公回忆了一遍相关说法,“袁崇焕说,他压下了宁远报捷的奏疏,就是为了给你腾出赶路的时间,你估算下山海关高第、杨麟的奏疏何日能到。”</p>
宁远大捷的消息瞒不住,但要是太监们先冲进宫里去报喜,而蓟辽经略和山海关总兵的奏疏而后几天才到,那傻子都能看出猫腻来。</p>
“就是今日,我特地派了人在沿途的急递铺守着,高第、杨麟、袁崇焕的奏疏已过通州,尚未进城。”</p>
事关前程,刘公公上心得很。</p>
魏忠贤又命干儿子对了一遍具体说辞,自己思虑片刻后,下定了决心。</p>
“即刻进宫面圣,伱也随我一起去,代善首级也带上。你这副尊荣,还是略微洗洗,免得请赏之意过于外露。”</p>
能在宫里站得住脚的大宦官,个个都是顶级人精,魏忠贤自然能看得出来这刘应坤是为了彰显他的辛劳才扮成这副鬼样子。</p>
刘公公自然听从指示,两太监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带上心腹亲随,出司礼监后,沿万岁山南下,经紫禁城玄武门,一路直奔乾清宫。</p>
当今圣上好盖房屋,经常用斧锯做木匠活,还特别喜欢给木家具上漆,他的那一堆家当,全在乾清宫里。</p>
“天大的喜事,关外报捷,宁远大捷。”</p>
刚进乾清宫,魏刘两位太监便让亲随们齐声大喊,到主殿外,他俩也跟着报捷。</p>
魏忠贤觐见当今圣上不需要通报,但其他人可没这特权,于是魏厂公先行进去,其余宦官等在殿外。</p>
殿中,几十个火盆烧着煤炭,数名宦官帮着进行木料的初步加工,身着绯红衮龙袍的天启帝朱由校正手持凿子,用襻膊套起袖子,专心雕琢一件木椅。</p>
他的善翼冠被搁置在一旁的小桌上,就跟大明江山一样不受他待见。</p>
魏忠贤快步走过去,躬身回话:“禀圣上,刘应坤带来好消息,关外大捷,宁远大捷呐,毙敌八千有余,斩获鞑首数百,老奴被杀退到河东之地。”</p>
他嘴里的河东是辽河以东。</p>
天启帝拿着凿子凿了七八下后,才放下手中的活计,转头看向这老太监。</p>
“怎么是你报捷,高第和武将们都死了吗?文官都不坐班当值吗?”</p>
他虽然只有二十一岁,可对两京的运转还是略知一二。</p>
这种边镇大捷,理应是总督经略、镇守武将上奏疏,若有镇守太监,才轮得到御马监和文官武将一起上报。</p>
可山海关目前没设镇守太监,只有几个监军,怎么算都轮不到司礼监办这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