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廷议(1 / 2)

北部战事崩坏,可以预期的未来,这里都会变成黄巾的地盘,已经完全不适宜朝廷班子继续逗留。</p>

刘协的朝廷班子一路逃亡十分狼狈,却也不忘正事,刚刚喘下气来,身为大汉之主的刘协还是召集臣子举行了一次廷议。</p>

虽然是所谓廷议,然而实际上眼下他们还在荒野扎营,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廷”,君臣议论的场所,其实就是在营地的一片平坦地方。</p>

等待大臣的时候,刘协坐在椅子上,微微仰起头看向老天,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p>

或许是在感叹,自己堂堂大汉天子,如何能沦落到这朝不保夕无处安身的地步。</p>

不过也不容他多想,很快,朝廷的一干大臣陆续抵达,除了刘协当下最为信任的傅燮之外,大臣队伍中最为显眼的就是站在前方的董承与伏完了。</p>

这两人,董承是一路协助天子东归的关键人物,也深得刘协信重。</p>

而伏完就更不必说了,那是当今伏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大汉的国丈,这关系更加亲近。</p>

刘协确定,如今的朝廷班子里,许多人都如他们一样对自己足够忠诚,但可惜的是光有这种忠诚没什么用,如今的大汉朝廷连一万的军队都掏不出来,在当今天下只能处处受制。</p>

这世界还是很现实的,即便顶着个天子名头,拳头不够大别人也不会太当回事。</p>

所以,今天廷议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为朝廷招揽力量。</p>

眼见众臣在前方站好班列一同行礼高呼陛下,刘协也就直接说起正事来,一开口,便是昨日为刘备许诺封官之事。</p>

“朕昨日约见刘备,才知此人乃我刘汉宗亲,为中山靖王之后,却是朕的自家人,这令朕十分欣喜,如今朝廷困苦,正是缺乏人才的时候,而朕一番交谈下来,深觉此人身负大志可堪重用。”</p>

说到这里,刘协看了众多官员们一眼,心里有些忐忑。</p>

昨日虽然对刘备许诺的时候口气很大,但刘协其实也不知道此事能不能办成,如果众臣都觉得不合适,那这事多半要黄。</p>

即便站在眼前的这些大臣都是相对的忠臣,但并不代表他们就会对刘协事事点头。</p>

皇帝说话能有多好使,那取决于皇帝能有多大的威望,显然刘协并不具备一言而决天下事的威望。</p>

朝中事情,多半都是大臣提议,很少有刘协主动提出的议题。</p>

即便刘协提出来了,那也需要与大臣们商量着来办,眼下正是如此。</p>

下面众臣闻言,都是心中了然,天子这是要拉拢人才扶持心腹了。</p>

对此他们倒是没什么意见,这其实是好事。</p>

眼见臣子并没有什么反应,刘协也就慢慢放心下来,随后继续说话起来。</p>

“且不说这些,光是刘备在战败之后的救驾之功,朝廷也不好亏待了他,是以,朕意委其朝廷要职,诸公以为如何?”</p>

话音落下,众臣略微小声议论一番,很快董承就站了出来。</p>

“陛下英明,刘备早年便征伐黄巾屡有建功,又曾追随卢植钻研学问,如今所率的一支小队亦是精锐悍勇,其才能毋庸置疑,的确是朝廷可以倚重的人才。”</p>

事情如此顺利,这让刘协有些惊喜,不过很快他也释然了。</p>

毕竟这事儿本就对朝廷有利,眼下朝廷的境况,每一分力量都值得尽力争取,封个官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事,用不着那么吝啬。</p>

“既如此,诸臣以为该如何委任最为合适?”刘协笑道。</p>

大臣们已经商量结果,董承再度进言。</p>

“臣等以为,眼下朝廷大事以军事为先,刘备以军功发迹,委以军职最可使其发挥光热,或可封刘备北军中候,节五军校尉。”</p>

北军中候.</p>

听到这个军职,刘协有些意外,这结果比他预想的还要更好。</p>

北军中校掌制北军五校,而北军五校是自光武帝刘秀时就设立的中央精锐编制,这个职位多为皇帝亲信和心腹担任,不可谓不重要。</p>

不过转念一想,刘协心里就叹了口气。</p>

只怕朝臣给官给的这么痛快,最大的原因还是这军职只是個名头而已,朝廷除了给个名头,再也拿不出一兵一卒供刘备调遣。</p>

朕已经给你能给的最好了</p>

刘协突然对朝廷的寒酸有些羞耻感,只能在心里如此嘀咕一下,然后就以一句“如此甚好”的话结束了这个议题。</p>

一路颠沛流离的刘备,终于是在天子身边开始实现自己匡扶汉室的理想,也终于是有了第一个体面的职位,虽然一个空头官职分量不算太高,但这已经是以前的刘备想都不敢想的事情。</p>

解决了此事,随后就是朝廷接下来的去向问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