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海内名士张祜(2 / 2)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p>

这首诗写出了孟才人的真实写照,她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了,而家乡距离京城有三千里之遥。</p>

唱起这首《何满子》,眼泪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面前。</p>

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皇宫,从此于家人分隔,失去了自由。</p>

好不容易熬到被君王宠爱,本以为命运有了转机。</p>

却转眼就又有阴阳相隔,不由得悲从中来,泪流满面。</p>

张祜写完后轮到白居易,白居易提笔思量片刻。</p>

便将笔放下不作,并感叹说自己无论怎么写都不可能超过张祜这首《宫词》了。</p>

后来本词酒会上所作数首诗,只有张祜这首《宫词》被收入唐诗三百首,流传至今。</p>

张祜因为这首诗,名声传播很快,宰相令狐楚也非常欣赏。</p>

便向朝廷推荐了他,皇帝一听赶紧宣张祜入京。</p>

张祜接到圣旨后兴奋不已,当时年过半百的他认为自己终于可以一展才华了。</p>

张祜来到京城,当时正是元稹在朝廷中权势最大的时候,皇帝非常信任他。</p>

于是皇帝便召见元稹,询问张祜的诗写得好不好。</p>

元稹说张祜的诗乃雕虫小技,大丈夫不会像他那么写。</p>

若奖赏他太过分,恐怕会影响陛下的风俗教化。</p>

皇帝采纳了元稹的建议,赏赐了张祜一些财物,便将其打发回家了。</p>

回到家乡的张祜闷闷不乐,对元稹的排挤耿耿于怀,他写下了一首《书愤》。</p>

三十未封侯,颠狂遍九州。</p>

平生镆铘剑,不报小人雠。</p>

张祜一生虽官场不利,只落得四处奔波。</p>

即便是手中持有镆铘宝剑,也不屑去向小人报仇。</p>

这里的小人指的就是元稹,他认为元稹嫉贤妒能,在皇帝身边挑拨是非,使得自己无法施展才华。</p>

但自己又不屑于小人斗法,从此他便放弃了出仕的想法,开始云游四方。</p>

晚年的张祜游览扬州,被当地的秀丽繁华而吸引,便在扬州定居数年。</p>

写下很多歌颂扬州美好风光的诗歌,其中以这一首《纵游淮南》最为出名。</p>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p>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p>

唐代的扬州是当时著名的大城市,有扬一益二之称,白天扬州十里长街上是繁华异常,到处都是贩卖各种奇珍异宝的市场。</p>

而到了晚上城里的娱乐场所便热闹起来了,伫立桥上就可以欣赏到妓女们争奇斗艳、逞技献巧了。</p>

在古代文人雅士将青楼比喻为为仙境,管青楼里的妓女叫仙女,本诗中也是这个意思。</p>

月明桥上看神仙说的并不是看天上的神仙,而是看青楼中的妓女唱歌跳舞。</p>

最后诗人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愿望,扬州的繁华已经让他舍不得离开这里,生的时候可以选择长居扬州,而死后也要葬在扬州。</p>

唐代另外一个大诗人杜牧对张祜很是欣赏,对张祜的遭遇也很同情。</p>

在杜牧看来,张祜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没有谁及得上他的清高豁达。</p>

张祜心存报国之志,希图步入政坛,效力朝廷,一展抱负。</p>

在人际交往中,他因诗扬名,以酒会友,酬酢往业,结识了不少名流显官。</p>

然而由于他的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得他备受排挤,报国无门。</p>

“在座宾客纷纷答应道:放心,这个秘密只有我和我的朋友们知道。”</p>

“宾客中有个叫高璩的进士,是张祜的朋友。”</p>

“这首《孟才人叹》是张祜为孟才人之事叹息,孟才人所遇之事,也反映出古代宫廷中女子的糟糕境遇。”</p>

“她们一生幽闭在深宫中,围绕着一个老皇帝团团转,至死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p>

“后来,张祜又把孟才人的故事拓展延伸,创作了一首《宫词》。”</p>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p>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p>

“一句三千里,又一句二十年,字字句句都是深宫老人的眼泪。”</p>

“这首诗虽然还是借用了孟才人的故事为题材,但所咏的不只是孟才人而已了而是所有身不由己的宫廷女子。”</p>

“多年以后,杜牧也听说了这段秘闻,还听到有宫廷女子唱起张祜的诗。”</p>

“联想到张祜一生的境遇,不禁感慨万千,写下《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p>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p>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p>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p>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p>

“这首诗可以说是非常给面子了,把张祜的才华比作建安七子中的曹植、刘桢,同时也为他和宰相元稹的遭遇感到惋惜。”</p>

“所以只能放浪天涯,最后两句盛赞张祜的《宫词》。”</p>

“只可惜,虽然六宫都在唱故国三千里。”</p>

“而对于张祜来说,都是虚唱,名满宫廷又怎样呢,还是没人重用你!”</p>

李清照:人称张公子的诗人张祜,作诗无数却被元稹这个大情种给陷害。</p>

张祜不喜文章喜作诗,收录张祜三百四十九首诗,这在唐朝算是高产诗人了。</p>

元和长庆年间,受当朝宰相令狐楚器重,曾亲自起草奏章举荐张祜。</p>

将其三百首诗献给朝廷,希望朝廷能广纳人才,张祜也能才尽其用。</p>

从诗的角度讲,张祜是个天才,与他同时代的人都知道他诗写的好。</p>

出身显赫,清河人,清河张氏是随唐时期的望族。</p>

张祜多年流落江湖,长久以来精于诗赋,风格罕有其比。</p>

在当时大情种元稹和大冤种张祜,从作品上讲,二人旗鼓相当,张祜的诗可能更胜一筹。</p>

可元稹心怀妒意,他对皇上说张祜的诗是不错,但都是些触虫小技,心胸不够宽。</p>

最后又怕皇心生疑,说了句致命的话。</p>

若皇上奖掖过分,恐怕会影响风俗教化。</p>

皇上听后沉思不语,不久后回复令狐楚,让张祜回乡了。</p>

就这样元稹掐掉了张祜唯一一次可能入仕途的机会。</p>

张祜没能入仕途或许是因祸得福,没在宦海畅游,就未遭遇风波,寓居淮南作诗,一生写诗无数。</p>

他的诗质量均衡,沉稳郭厚,挟逸士之风,题材丰富,名篇佳作迭出。</p>

张祜一次出行夜宿镇江金陵津,见景生情,写下一首七绝《题金陵渡》:</p>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p>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p>

金陵津:在镇江,长江南岸。</p>

小山楼:应是作者投宿之地。</p>

瓜洲:长江北岸,今江苏邗江,与镇江隔江相对,历来是长江南北的交通要冲。</p>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p>

开篇两句先交待地点事由,点出诗人心情自可愁。</p>

诗人一个人来到长江南岸投宿住店,夜景虽美但是愁啊,不知明日前程如何。</p>

一个自字说明孤独愁绪乃古人远行的常态;</p>

但是后面两句话锋一转,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p>

潮落表示水势平缓,一派安谧,夜江加深了静谧的感受,斜月表示西斜的落月。</p>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有斜月沉沉藏海雾之句,可见诗人下半夜仍未能入睡,愁绪绵长。</p>

即便如此,诗人仍探头远望对岸,两三星火是瓜洲。</p>

星火不是指天上的星星,是指渔火张继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p>

两三星火已经是少得可怜的渔火了,绝大部分渔船已经入睡,只有零星几人几只般和自己一样无法入眠。</p>

在这个普通难眠的夜晚,也有人和自己一样,真是莫大的安慰呀。</p>

纵观全诗,通篇扣住愁字为主题,将愁表现得唯美。</p>

用斜月沉沉,潮落水缓,夜江安谧,星火零落等文学意象包裹着一个行旅匆匆的游子之愁。</p>

夜江上的星点渔火,一宿即将离去的小山楼旅舍,待天色明亮离开后,这一切都会成为过往。</p>

让愁成为牵挂而不是防碍,让愁可以面对而去掉烦恼,让愁变成一种生活习惯而勇于去解决问题。</p>

这首诗虽围绕一个愁字但不去纠缠,让天下人知道愁也是美丽的,愁也有魅力。</p>

张祜之愁在诗史上留下的不是愁闷,而是清新亮丽的一笔,两三星火是瓜洲。(本章完)</p>

(/52762/52762945/10100510.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