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慢词之祖柳永(2 / 2)

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p>

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p>

与许多文人一样,柳三变奔着前程与功名,踏上去了前往汴京的路途。</p>

由钱塘入杭州,见到杭州的湖山美好、都市繁华。</p>

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p>

同时也为杭州这个美丽的地方,写下一首广为传颂的《望海潮》。</p>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p>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p>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p>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p>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p>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p>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p>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p>

氤氲的秀色江南,是最美的风景,杭州是这泼墨江南中最浓厚的一笔。</p>

多少文人墨客常驻此间,留下了一页页诗词曲赋。</p>

诗人此词实含入朝执政的意愿,寓指守杭的良好政绩,为赠资政殿学士所作,也是诗人为了踏上仕途而投出去的第一块探路石。</p>

离开崇安、抵达汴京前的几年里,柳永辗转于杭州、苏州、扬州。</p>

这些诗情画意的古城,有数不尽的风光,还有看不尽的美丽姑娘,只恨不得驻留江南,不再移步。</p>

不管充满多少的留恋,也有离别的时刻。</p>

北宋都城经济发达,繁华靡丽,吃喝玩乐,柳永样样都没落下。</p>

日日酒肆买醉,夜夜青楼寻欢,无限风流。</p>

那样的快意被写在《长寿乐·繁红嫩翠》中。</p>

繁红嫩翠,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p>

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p>

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p>

竞寻芳选胜,归来向晚,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p>

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p>

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p>

向尊前、舞袖飘雪,歌响行云止。</p>

愿长绳、且把飞乌系。</p>

任好从容痛饮,谁能惜醉。</p>

而面对考试,这位自幼熟读经史文章、胸怀凌云志向的年轻士子自负风流才调,视状元之名为囊中之物。</p>

他在《长寿乐》中自信满满称,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字里行间皆是得意。</p>

然而令这位恃才傲物的才子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落榜了。</p>

落榜并非因为柳永才学疏浅,而是真宗皇帝下了一道圣旨。</p>

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糜者,皆严遣之。</p>

而柳永爱好浮艳之辞,个性放浪不羁,自然没能入围。</p>

初试落第,柳永难免愤慨和不满,满腹的牢骚和不甘心。</p>

“宋真宗重视儒学,崇尚正统,凡是浮蘼的,都不录选,正好柳永挥毫填了一首《鹤冲天》。”</p>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p>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p>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p>

“何须论得丧?”</p>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p>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p>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p>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p>

“青春都一饷。”</p>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p>

“这首词广为流传,听闻词后宋仁宗对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顿时恼怒。”</p>

“既然浅斟低唱,何必科考登第,就此柳永科考落地。”</p>

“数十载光阴一无所获,这所谓的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p>

“岁月依然前行,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宋真宗驾崩,宋仁宗继位。”</p>

“柳永以为对他有成见的真宗不在了,他的进仕之途会时来运转。”</p>

“年逾不惑的柳永在第三次的失败后,在红颜知己的鼓励下,再次试考。”</p>

“可造化弄人,宋仁宗如真宗附体般,并气恼地声称让他且去填词。”</p>

“四次落地的柳永决定不要去仕途建功立业,就去填词。”</p>

“这位穷途士子决意离开京华,在一个秋凉的早晨。”</p>

“他的红尘知己虫娘为他设帐送别,就有了我们熟知的《雨霖铃》。”</p>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p>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p>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p>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p>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p>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p>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p>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p>

“多情的人总会在离别之际伤感万千,晓风残月,杨柳岸边。”</p>

“一片离愁别绪,泪眼朦胧。”</p>

“这一去,良辰美景无处诉说,肝肠寸断。”</p>

“从古到今,诗人的离别无疑都自带悲伤。”</p>

“他们会把离别之苦倾注笔端,吟于口中,流传千年。”</p>

“阅历了繁华风流,又经历了仕途坎坷的柳永。”</p>

“在一个蒙蒙清晓之际,黯然离世。”</p>

“他的死,对于无数人来说和平常人无异。”</p>

“但对于风尘女子来说,每年清明,都会在杨柳之处,追怀永不远行的柳七哥。”</p>

“那一抹烟柳,正是在不远处向她们招手,也向热爱他词的人招手。”</p>

陆游:柳永的词被人骂得狗血淋头,可又让人欲罢不能。</p>

柳永出身不错,家里是书香门第。</p>

他父亲在南唐当过官,还挺会写词。</p>

耳濡目染下,柳永对写词也上了瘾。</p>

18岁那年,他踌躇满志地从福建老家出发,打算去开封考进士。</p>

谁知道半路经过杭州,这小子就被迷住了。</p>

湖光山色、歌舞升平,柳永一头扎进温柔乡里,把考试的事忘得一干二净。</p>

整天泡在青楼里听曲填词,不亦乐乎。</p>

后来柳永总算想起来自己是来考试的,可惜多次名落孙山。</p>

更倒霉的是,他还得罪了皇帝宋真宗。</p>

眼看科举无望,柳永索性撒手不管了。</p>

他开始四处漂泊,以填词为生,没想到这一漂就是10年。</p>

柳永的词写得俗,可就是这股子俗劲儿,让他火遍大江南北。</p>

他的词通俗易懂,情感真挚,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平头百姓都爱听。</p>

说起来好笑,那些瞧不上柳词的士大夫,表面上骂得厉害,背地里可没少偷着学。</p>

柳永这个浪子,在青楼女子中可是大红人。</p>

姑娘们都管他叫柳七哥哥,还有首歌谣说。</p>

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p>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p>

在她们心里,柳永比神仙皇帝都香。</p>

柳永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天上掉下个大馅饼。</p>

宋仁宗上台后,下了道恩旨,对多年考不上的人降低标准。</p>

柳永一听,立马屁颠屁颠地跑回开封。</p>

这次可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柳永终于考上了进士,还和他二哥同榜。</p>

50岁的柳永喜极而泣,以为自己终于要飞黄腾达了。</p>

可惜柳永高兴得太早了,他从一个小小的团练使推官做起,后来当过县令,可就是升不上去。</p>

一直到66岁辞官,他还是个没实权的屯田员外郎。</p>

在官场上,柳永可以说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p>

为了升官,柳永没少拍马屁,可就是不顶用。</p>

他给范仲淹、滕子京这些大佬写歌功颂德的词,甚至还给皇帝献词,可官帽子就是不见大。</p>

虽然当官不行,但在词坛上,柳永可是响当当的人物。</p>

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也就苏东坡、秦观那么几位。</p>

论人气,柳永更是独一档。</p>

柳永晚年住在江苏润州,虽然快70岁了,身边还是有不少红颜知己。</p>

柳永走的时候可真惨,既没钱也没亲人管,还是歌女们凑钱给他买了棺材。</p>

谢玉英还亲自披麻戴孝,开封的名妓都来送他最后一程。</p>

更绝的是,谢玉英没过两个月就因为想他想得太狠,也跟着去了。(本章完)</p>

(/52762/52762945/10100553.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