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一位杰出的晚唐诗人,他与杜甫齐名,人称小杜。</p>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常常被贬,但在文学上,造诣极高。</p>
他的古诗流传至今,每一首都是巅峰之作。</p>
杜牧一生颠沛流离,也许是人生困顿的境遇,才成就了杜牧无数惊艳的之作。</p>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杜牧生于陕西西安。”</p>
“京兆杜氏是魏晋以来的高门世族,其家世之显赫。”</p>
“在历代诗人中都是不多见的,可谓一门朱紫,世代公卿。”</p>
“他的祖上曾是上层统治人物,十六世祖杜预是晋代的镇南大将军。”</p>
“曾祖杜希望文武双全,清廉自守,深受唐玄宗器重,历任鸿胪卿。”</p>
“他骁勇善战,斩敌千余级,令吐蕃畏惧。”</p>
“杜希望还特别爱重文学,唐朝著名诗人崔颢便出其门下。”</p>
“祖父杜佑官至宰相,封岐国公,历经德宗、顺宗、宪宗三朝。”</p>
“高居相位长达十年之久,是一个在中唐时期有极大影响力的政治人物。”</p>
“杜牧的两个伯父分别官至司农少卿和桂管观察使,其父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p>
“杜牧从兄杜惊迎娶了宪宗爱女岐阳公主,后来官至宰相,封邠国公,是典型的名门之后。”</p>
“元和七年,杜牧10岁。”</p>
“同年十一月,其祖父逝世,享年七十八,册赠太傅,谥曰安简。”</p>
“本来他的父亲还在做官,但家庭情况越来越不行了。”</p>
“他家的房屋三十余间,因还债而归于他人。”</p>
“他们全家数度迁移,居无定所,家里的奴婢也逃走了。”</p>
“穆宗长庆二年,杜牧20岁,其开始阅读《尚书》及十三代史书。”</p>
“长庆四年,唐穆宗李恒卒,太子李湛即位,即唐敬宗。”</p>
“在唐敬宗宝历时,大兴土木,宫室巍峨。”</p>
“时年23岁的杜牧创作宫赋散文《阿房宫赋》以讽谏。”</p>
“《阿房宫赋》起笔雄伟警拔,非同凡响。”</p>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几句话还和结尾的句子紧密呼应。”</p>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p>
“原来,不爱百姓只爱纷奢的统治者,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p>
苏轼:年少不懂杜牧伤,读懂之日满沧桑。</p>
那一年,李白载酒邀月已乘风仙逝,诗圣杜甫也饱经生活零落之苦魂归多年。</p>
也是在那一年,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的杜牧诞生于大唐长安。</p>
如果说别人是含着金汤匙出生,杜牧则是腰缠紫袍玉带出生。</p>
杜牧生于权贵之家,一门十宰相。</p>
如果说在投胎选择上杜牧是天选之子,那么在少年时代的他就是人间锦鲤。</p>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从军梦,杜牧也是如此。</p>
在杜牧还是个小小少年之时,唐朝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割据之地。</p>
因此心怀家国的杜牧苦心研究《孙子兵法》,为此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和许多策论文章。</p>
文人赵括对兵法是纸上谈兵,可同样是一介书生地杜牧的军事才能却在实践中得到认证。</p>
少年杜牧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后,竟然大获成功,杜牧也因此声名远播。</p>
同许多报国无门的文人相比,杜牧的军事才能得以施展本是幸中之幸。</p>
《阿房宫赋》带给杜牧的除了一赋文明天下知外,还给了他进入大唐官场的入场券。</p>
时任侍郎的崔郾奉命到东都洛阳任主考官,主持进士科考试,文武百官们都为他摆酒饯行。</p>
当朝元老吴武陵手拿《阿房宫赋》当场诵读,替杜牧向崔郾求得状元之名。</p>
就这样,杜牧凭借《阿房宫赋》进士及第,成功开启大唐官场副本。</p>
那时的他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在登科后同朋友一起到长安郊外的文公寺游玩。</p>
由于寺中和尚不认识自己,杜牧还写诗自报家门嘲讽。</p>
少年王孙公子,及第登科折桂,才情诗赋天下知,打马洛阳赴长安。</p>
最好的年纪逢得最好的机遇,拥有可以想象的璀璨前途。</p>
那一年的杜牧如何不鲜衣怒马,如何不春风得意?</p>
那一年的他从未想过命运的大手开始载着无限的风霜坎坷、蹉跎错过向他袭来。</p>
如果说杜牧的前半生是一片坦途,那么与张好好的爱情就是他那事事顺意的人生初次失意。</p>
杜牧初逢张好好,是在洪州沈传师门下做幕僚。</p>
那一年杜牧26岁,是少年得志从京都下到地方历练的王孙公子。</p>
那一年张好好13岁,是身世伶仃又惊才绝艳的歌女。</p>
或许命运安排某些人的出现是不为结果的,只为惊艳彼年时光,温柔彼年岁月。</p>
少年人的爱恋如燎原之火,无处隐藏。</p>
杜牧和张好好的郎情妾意焦灼了贪恋张好好美色的沈述师,他是杜牧的上级长官沈传师的弟弟。</p>
忿怒的沈述师行动快速的纳了张好好为妾,至此一对苦命鸳鸯两分离,杜牧也就此错过刻骨铭心的初恋女友。</p>
张好好出嫁之时曾留诗给杜牧,诗中写道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p>
杜牧也毅然决然的要告别自己的伤心之地,前往扬州。</p>
可他依旧对张好好念念不忘,于是杜牧赠诗张好好。</p>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p>
经常说的一句春风十里不如你,正是出自于诗人杜牧告别爱人却又念念不忘的此诗。</p>
杜牧在扬州期间,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p>
眠花宿柳,今朝逢小红,明夕约小翠。</p>
但这些姑娘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哪里同张好好有相似之处。</p>
“但这个道理统治者总不明白,于是杜牧万般感叹。”</p>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p>
“他说得再明白不过,要敬宗引以为戒,莫蹈前人覆辙。”</p>
“文宗大和元年,杜牧25岁,因其堂兄杜悰官于澧州。”</p>
“于是便出游澧州及同州澄城县,其间创作散文《燕将录》。”</p>
“大和二年,在东都洛阳应进士考试。”</p>
“杜牧因《阿房宫赋》被一向,以潜举荐贤才闻名的太学博士吴武陵看中。”</p>
“于是吴武陵向当年的主考官礼部侍郎崔郾推荐杜牧。”</p>
“同年二月,科举放榜,高中进士第五名。”</p>
“同年润三月,杜牧又赴长安参加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试。”</p>
“以第四等及第,唐文宗李昂授其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p>
“大和三年,在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中,被聘为江西团练巡官。”</p>
“同年九月,沈传师出任宣城观察使,杜牧随其到宣城。”</p>
“翌年受沈传师弟弟沈述师之托为已古诗人李贺创作序集《李贺集序》,随后其先后创作古诗《赠沈学士张歌人》。”</p>
“大和七年,杜牧受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邀到扬州,担任淮南节度推官,不久转掌书记。”</p>
“杜牧来到扬州后,夜间常到青楼酒肆游赏。”</p>
“牛僧孺对杜牧很关心,故对他这种行为很担忧。”</p>
“但又不好直接点破,就暗中派兵卒保护他。”</p>
“如果杜牧平安,兵卒就送回平安报。”</p>
“大和九年,杜牧官升监察御史,赴京就任。”</p>
“这个时期,唐文宗不甘心受制于宦官。”</p>
“于是重用郑注、李训,谋诛宦官,李中敏、李甘都是杜牧的好友。”</p>
“先是李中敏因为上书请斩郑注而被迫引退,居于洛阳。”</p>
王安石:长安公子杜牧,在无情的时代,多情地活着。</p>
有一年,杜牧游览湖州之时,当地官员为迎合杜牧便设宴游船竞渡选美。</p>
游玩一日,面对满目衣鬓生香,穿红着绿的美人们,杜牧依旧不为所动。</p>
杜牧与张好好曾一起游东湖,看秋浪,日日相见,不见便会想念。</p>
所以直至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满湖秋水被抹上艳色。</p>
杜牧逢着在湖边收工的一对母女,女孩清丽可爱,十余岁左右。</p>
恰似那年与杜牧初逢地十三岁的张好好,杜牧一眼万年。</p>
同张好好的错过令杜牧懊悔终生,所以这次他不想再错过。</p>
杜牧当即就向女孩提亲下聘,并约定十年之内一定来迎娶女孩。</p>
杜牧满心欢喜的期待女孩长大,期待自己可以调任湖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