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七.一七二.一零一.一一九
朱元璋听罢,哈哈大笑,声音在华盖殿内回荡,他转身走回御座,坐下后,仍然难掩心中的激动。
“而且,我军既然已经在北方边境上,准备发起对北元的总攻,还是应当以北元这个生死大敌为重。”
朱元璋深知,这些金山银山的发现,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一笔可以支用上百年之久的财富,不仅可以充实国库,增强大明的经济实力,还可以用来对外购买所需的物资,或是用于赏赐功臣、使节之用.要知道,大明全国每年的白银开采量只有可怜的几万两,而且银矿还在不断地减产,朱元璋用来宴请大臣进行赏赐的时候,用的都还是元朝留下来的八思巴文银币,连新铸一些银币都舍不得。
而蒋瓛退下以后,很快,太子朱标及众位国公就被召集前来了。
曹国公李文忠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陛下,臣认为远征日本有利有弊。利在可以获得金山银山,弊在可能会损耗国力劳而无功,但不论如何,都应尽早下定决心,否则如果等日本结束南北朝战乱,再恢复过来,到时候打起来可能更费劲了。”
“锦衣卫做得很好,至于保密的事情”
众臣闻言都是心中一震,不过惊喜过后,还是开始认真考虑起了这件事情,此前虽然商议过,但毕竟情报没有落实,所以做不得数,但现在锦衣卫既然已经笃定,在圣孙告知的坐标上发现了金山银山,那么这件事情,就要慎重考虑了。
这话倒是没错,大明先后收复了云南和辽东,为的就是这最后一击,跨海征日虽然重要,但还没有覆灭北元重要。
“陛下放心,派往日本的锦衣卫,都是绝对忠诚可靠之人,不可能透露出半句,若是有半点风声走漏,我先行了镇抚司的规矩,再提着自己脑袋来见。”
蒙古人第二次跨海征日则是在至元十八年,此役被日本称作“弘安之役”,元朝汲取了上次失利的教训,这次兵分两路,北路军还是契丹人、高丽人、金人、北方汉人的组合,而南路军则是由精于水战的宋朝降将范文虎率领,两路军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蒙古军官和士兵。
蒙古人第一次跨海征日是在至元十一年的时候,以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主帅,由水师搭载陆师,浩浩荡荡地开赴日本对马岛,这支军队由契丹人、高丽屯田军、降元金人与北方汉人组成,可以说是杂牌军。
而在元军登陆九州岛后,日本人的抵抗相当顽强,出发前元军并没有预计到这次跨海征日战争的困难,在后勤补给上没有做太多准备,运送补给的船只又因为飓风无法抵达,饿着肚子的元军被日本人赶下了海,仅有半数部队逃出生天。
日本人也没闲着,北条家沿博多湾海岸线修筑出很多高约两三米、底部宽达三米的防御工事,取号“元寇堡垒”,用于观察海面上元军的态势及抵御其抢滩登陆,但日本人的准备基本都白做了,一场被日本人称为“神风”的飓风过后,元军被摧毁殆尽,这次连登陆的影子都没摸到。
而如果历史走向没有任何改变的话,那么再过五年,到了洪武二十五年,日本南朝的大觉寺统和北朝的持明院统,将在室町幕府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主持下,缔结著名的《明德和约》,缔约后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将向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让渡天皇三神器(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从而结束持续了足足一甲子之久的日本南北朝分裂的局面。
毕竟,再怎么说,自己主动出击,也比等敌人缓过气来以后被动挨打要强得多。
因此,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朱元璋终于做出了决定:“日本,咱打定了,蒙古人做不到的事情,咱们汉人未必做不到!从今日起,训练士卒,兴建水师,储备辎重,争取五年之内,一举征平日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