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从未想过,在自己的人生中竟然会有一天需要去揣摩一个臣子的心意。</p>
自古伴君如伴虎,都说圣心难测,当官的绞尽脑汁都想着如何迎奉君王,哪怕是严嵩,也是如此,为了迎合上意,满身才华用作书写青词。</p>
今天可真是倒翻天罡了。</p>
出现这种情况绝不是因为陆远已经牛的超过嘉靖皇帝,事实上,如果嘉靖不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在北京他仍然拥有对陆远的生杀掌握权。</p>
杀死陆远和杀死一个寻常老百姓的难度对嘉靖来说是一样的。</p>
只要不考虑后果。</p>
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全然是因为嘉靖自身的精明算计。</p>
陆远要的是其在江南完全独立的自治权!</p>
一个北皇帝、一个南皇帝吗?</p>
就当嘉靖打算断然开口拒绝的时候,陆远紧随其后又来了一句。</p>
这种回答算是很官方正式的,也是很笼统的,到底什么叫贤臣、什么叫德政没有细说。</p>
陆远对答道:“阁老年高,力有未逮,是需治者、必进者、阶者相望扶持,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择良善者而用之、察奸恶者而弃之,是正也。”</p>
很显然,陆远对嘉靖开出的条件并不满意。</p>
陆远要的是江南的独立自治权,但仅限于治理权,江南的财税每年该往北京交多少,有规矩在陆远一样会遵守。</p>
十几年后,甚至有可能只是几年,陆远将不再只是一个臣子,而是东南王!</p>
最恶心的地方就在于南京还正好有一个完整的行政体系。</p>
谈条件嘛,有的谈总好过没得谈。</p>
他听懂了陆远的条件。</p>
不同意,那么陆远绝不会支持自己开海,姑且就算陆远不反对也不支持,那自己敢一意孤行的去干吗?</p>
自己想让严嵩和内阁在前面为自己抗雷的打算能实现?</p>
恐怕,真到那个时候,内阁也会玩一次封驳圣旨吧!</p>
“臣也在摸索之中”陆远回道:“是以臣还需留在江南,一来继续主持考成法之事,二来也以江南为试点,摸索如何能为国择良臣、为国察奸恶,好使国家代代出贤臣、年年施德政。”</p>
嘉靖不清楚陆远的打算,因此先释放出一种相对消极的态度来进行试探。</p>
“如何择良善、如何察奸恶?须知人心难测,都说朕圣灼光照,可朕自知,朕焉有一眼破忠奸之法,潦草几十年,也只遇到陆卿家这般大才之贤臣。”</p>
如果说嘉靖是个暴君莽夫,那陆远铁定不会这么干,同理,嘉靖也没可能活到今天,杨廷和那时候就给他弄死了。</p>
嘉靖连续几次深呼吸,却始终迈不出那最后一步,他缺少孤注一掷、放手一搏的勇气和魄力。</p>
“先宪宗、孝宗患病,时病体已入膏肓,医药罔效,故内阁酌办遵行大行皇帝生前贤德,宽宥太医,不加重罚,可见我大明大行皇帝之仁善矣。”</p>
你陆远是不是想当首辅?如果是,朕现在就可以给你!</p>
让严嵩倒台,你来做。</p>
试探的话在这一刻抛出来了。</p>
国家灭亡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内在矛盾或者外部侵略两种,但只要国家强大,就不会有外敌,而倘若国家可以用贤臣、修德政那么就会一直强大。</p>
其如此答道:“皇上所言非也,姬周有国八百载,后汉却仅三年,两国何以如此悬殊,或为外敌袭扰、或因内政交困,是故,修德政强国、御外敌安邦可固国运,倘使代代出贤臣、年年有德政,国可存续千年也。”</p>
以此换取陆远的支持。</p>
嘉靖不由自主的握紧双拳。</p>
而陆远则是积极回应,称国运的长短是可控的。</p>
让一个几十年都如履薄冰、谨小慎微的君王去釜底抽薪,背水一战,确实是难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