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开海的第一个问题:钱归谁?(2 / 2)

首辅 煌煌华夏 1960 字 6个月前

很显然,如果开海之后,江南织造局、市舶司去做贸易,赚到的银子肯定是属于皇产,和朝廷、国家的财政一点关系都没有。</p>

弄明白这一点,就很好理解当年刘大夏说的那番话了。</p>

朱棣想要北伐、想要修永乐大典,但是国家没有钱,或者说国家有钱,但是当时的南京中央政府(朱老四当时也在南京)不愿意支持朱棣。</p>

要花的银子太多了,不能说把国家的家底子都拿出来成就朱棣一个人的威名吧。</p>

你成了永乐大帝,流芳千古,国家被你拖得筋疲力尽,合适吗?</p>

而后有了郑和下西洋。</p>

银子铁定是赚了不少,但这钱都被朱老四拿去北伐和修永乐大典了。</p>

朱老四美滋滋成了千古一帝,可却得罪了当年的朝廷百官。</p>

感情国家出钱支持伱的郑和下西洋事业,结果赚回来的钱都进了你皇帝一个人的内帑。</p>

山东白莲教造反闹的那么大,老百姓都到了‘掘草根、剥树皮,卖儿鬻女以求苟活’的地步,也不见你出点钱来赈灾,还得从国家的户部出赈灾款。</p>

永乐大帝这个名号,你真的不脸红吗。</p>

这种内部矛盾就完全是朱老四一人造成的。</p>

他将国家的财产和他自己的私人财产混淆了。</p>

或者说在朱老四的眼中,他是皇帝,整个国家都是他一个人的私产,即国家的钱是他的钱,他自己的钱还是他自己的钱。</p>

如此岂能不产生矛盾。</p>

也就不怪这些官员怒批郑和下西洋是劳民伤财的行为。</p>

所有的皇帝都如此,不是他们这些皇帝不开明,而是皇帝这个身份限制住了他们的心。</p>

天然的认知就是如此。</p>

朕是皇帝,朕即国家。</p>

国家的一切都是朕这个皇帝的,但朕的钱还是朕的,别指望朕和你们分。</p>

你要敢说朕的钱,朕拿一百万你们拿二百万,那朕可就要诛你们九族了。</p>

这也就不怪当时的百官们一合计,干脆将郑和海图藏起来,最后干脆撺掇着施行海禁了。</p>

皇帝和官员之间的矛盾已经因为这个事情而激化。</p>

只不过因为这些年的海禁时间太久,导致此时此刻到了严嵩这一批官员已经开始逐渐淡化和忘记这个曾经出现过的矛盾。</p>

现在陆远抛出来的这个话题,将尘封的矛盾提了出来,很尖锐也很直白。</p>

你们都说开海是为了朝廷赚钱,那好,我想问问,开海之后赚的银子到底能不能进国库!</p>

如果说还只是进了皇帝一个人的内帑,那么开不开海对朝廷、对国家又有什么影响!</p>

不将公私分清楚,那么后面因为开海出现的许许多多尖锐的问题,是皇帝去解决,还是朝廷百官去解决?</p>

依着嘉靖那种动不动喜欢甩锅和偷懒的德性,事得百官干,银子他自己落。</p>

这样的话将来肯定还会出现矛盾。</p>

与其那个时候再吵的面红耳赤,倒不如现在咱们先把话说开。</p>

这里严嵩反应过来拦住了张文宪,没让后者贸然将话说出口,就是聪明的地方。</p>

他怕张文宪说错话。</p>

和陆远聊天得多长几个心眼,要不然一不留神又得被套住。</p>

自己这一把岁数,实在是折腾不动了,再被坑一次,估计连退休都熬不到了。</p>

“朝廷这些年的困难皇上是看在眼里的,要不然也不会主动下圣谕让咱们今日在这文渊阁来聊这件事了。”</p>

严嵩的话模棱两可,没明说出嘉靖的意思,但也没说嘉靖愿不愿意让步,总结起来还是打太极。</p>

让你们这些人自己猜、自己悟去吧。</p>

陆远冷笑。</p>

猜、悟?</p>

我悟你妈的头!</p>

小阁老的话拿出来说真痛快!</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