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历史时刻,第一炉钢(1 / 2)

第362章历史时刻,第一炉钢</p>

从理论到实践,一直都是科研领域的重要一步。</p>

如果某个东西只有在实验室才能实现,只能证明这个东西的技术得到了突破。</p>

不能落地投入生产,这个东西就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p>

离正式开炉的时间越来越近。</p>

以苏昌明为首的炼钢工人,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p>

平炉中融化的铁水,已经在转炉旁吊起。</p>

他自己控制氧气吹入,另外一名工人负责惰性气体的吹入。</p>

娄振华选择的制氧机,功能还是挺全面的,根据各种空气的沸点不同,不但可以分离出氧气,还可以分离出氮气及其他部分惰性气体。</p>

谢如雨将手表拿在了手上,仔细的看着上面的时间。</p>

生怕晚了或者早了。</p>

苏昌明有条不紊的下达着指令,工人们也有条不紊的执行。</p>

“99.5%纯氧吹入。”</p>

这中间有不少人,是第一次参与转炉炼钢,即便之前有过培训,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紧张。</p>

当指针指向十点十分的时候,学如遇抬起头来:“开炉,炼钢!”</p>

“温度监控开启,三十秒一报,温度异常立刻报告!”</p>

苏昌明点点头,大声下达指令:“开炉!”</p>

“注入铁水!”</p>

好在有苏昌明坐镇,大家心里有主心骨。</p>

然后再1650度左右保持稳定。</p>

“合拢炉盖。”</p>

铁中的硅、碳等物质,在高温环境中,与纯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度,让转炉温度持续上升。</p>

所有的炼钢工人,只会按照苏昌明的指令执行。</p>

没有任何意外情况出现。</p>

由于其中有不少老手,所以一切进展得比较顺利。</p>

当然,他的话只能起到提示作用。</p>

转炉内正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p>

清晰的金属摩擦声想起,转炉的盖子被打开。</p>

转炉内的温度,很快上升到1600度。</p>

“氮气吹入!”</p>

然后将铁炼制成钢。</p>

随着滚烫的铁水注入转炉,顶部纯氧吹入,底部氮气吹入加强搅拌。</p>

这差不多是最佳的炼钢温度。</p>

温度太高,说明反应剧烈可能导致风险,而且能量消耗过快成钢率不高。</p>

温度过低,那自然是练不出钢了。</p>

吕月华一边紧张的观察着情况,一边简单给上官婉儿讲解转炉炼钢的要点和注意事项。</p>

上官婉儿听得很认真。</p>

虽然有很多专业性的东西,她还不能理解,但完全可以先记下来,后面再查阅资料或者像自家师傅请教。</p>

学习,她用自己记忆力超群的特制,总结出了一套只适合她的方法。</p>

“出钢!”</p>

苏昌明下达了最后一个指令。</p>

火红的钢水从转炉被流出,流入下方轨道上的容器内。</p>

然后迅速定型,转运。</p>

石景山毕竟是专业的炼钢厂,各类设备和配套体系齐全,自然不是实验室为了实验临时搭建设施能够比较的。</p>

此时,谢如雨才松了口气。</p>

心里暗道,老厂长看的时间还是有效果的,这次炼钢确实比较顺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