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乌龙(2 / 2)

天幕之下,众人兴致勃勃,奥运会开始了呀!</p>

这活动似乎非常隆重,举世关注呢。</p>

可惜天幕没有展示完整的开幕式,他们也很想一睹后世的国际盛事呀。</p>

那样多的国家,样貌不一的人种,这怎么能不令人好奇。</p>

不过……怎么这髪国如此漫不经心,听起来简直是错漏百出,气的考瑞亚国上蹿下跳的。</p>

明,朱元璋也是饶有兴趣。这发国,也是后世五常之一了,好歹也是个大国,举办的盛会肯定也是大国风范的吧。</p>

他本来还想着一睹风采,看看后世的番邦是如何行事,怎么原来这个国家散漫成这般模样?!</p>

把小国搞错他就不多说什么了,对待华夏就不能严谨一点,后人的国旗那样与众不同,老朱见了一眼就印象深刻,和那考瑞亚国到底哪里相似了,竟然也能搞混。</p>

说起考瑞亚,虽然知道是二分之一的朝,但朱元璋真的很难把后世的他们与如今的朝鲜联系在一起。</p>

要知道,朝鲜这个名字还是他起的呢!</p>

朱元璋取“朝日鲜明”之意,赐他们国号“朝鲜”,并遣使赐玺书,朝鲜的国王必须得到明朝的册封,才算是合法。</p>

后来日本的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明万历年间,丰臣秀吉两次想要入侵朝鲜,朝无力对抗,只能向宗主国明朝求救,万历帝两次派兵进入朝鲜,帮他们驱逐日寇。</p>

当时的朝鲜有多喜欢明朝,它们不仅在政治上效仿明朝,还在文化上积极学习明朝的礼制和思想文化,自称“小中华”。</p>

甚至在明朝灭亡后,朝鲜对明朝仍旧有着很深的感情。</p>

朝鲜私下依旧延用明朝的“崇祯”年号,悄悄收留明朝的遗民。同意他们在本地参加科举考试,参与史书的修编,甚至可以祭祀明朝的皇帝。</p>

哪怕清朝也与朝鲜建立了宗藩关系,但朝鲜对于清朝的态度与明朝是截然相反。</p>

皇太极称帝时,朝鲜拒绝给皇太极庆贺,皇太极一气之下,派遣军队进攻朝,朝敌不过强大的清军,只能屈服。</p>

刚开始,清对朝鲜还是挺苛刻的,但在后来统一天下以后,清朝对朝鲜的态度有所转变,给他们的待遇也不差,派遣的使臣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或者是皇族的宗师。</p>

但即便这样,清朝还是没能抵过明朝在朝鲜心中的地位。</p>

他们认为清朝是夷狄,不配称天朝,这种心态在朝鲜的文献和使者的文书中都有所反映。</p>

作为藩属国,朝鲜每年都要派遣使团出使宗主国,使者要把一路上的见闻记录下来,回去报告给国王,而一些使团成员也会私撰文书,记录沿途的见闻。</p>

在明朝时,朝鲜称这部分内容为《朝天录》,因为朝鲜认为大明是天朝上国,所以出使明朝,自然就是朝天之旅。</p>

但是到了清朝,朝鲜就改称这种内容为《燕行录》了。</p>

“燕”是北京古称,“燕行”就是前往北京,这就是中性词了,没有任何感情色彩。</p>

甚至还有朝鲜使者在文书中直接表达对清朝的厌恶“以我衣冠礼容,屈膝于犬羊之庭,追念皇明盛时,感愤之怀,自难抑也”。</p>

即便是朝的国王去世,他们也拒绝清朝赐予的谥号。使臣给清朝朝贡的时候,穿的也是明朝的服饰。</p>

“尊周思明”的思想浪潮一直在朝鲜徘徊。</p>

他们的一位学者朴趾源,跟随使团到北京为乾隆皇帝祝寿。回国后,他把在盛京、北京、承德的游历记录下来,写成《热河日记》一书。当时是乾隆四十五年,但是朴趾源思念明朝,不愿采用乾隆纪年,于是称这一年为崇祯纪元后三庚子,也就是崇祯纪年后的第三个庚子年。</p>

甚至朴趾源还在《热河日记》称朝鲜“独守先王(明朝)之制度,是明明室犹存于鸭水以东也。虽力不足以攘除戎狄、肃清中原,以光复先王之旧,然皆能尊崇祯以存中国也。”</p>

……可见朝鲜对大明的爱有多浓烈,就像日本曾经对大唐那样浓烈。</p>

哪怕是在明初,明对朝的影响还没有那样深,但也算是个听话的藩属国,怎么后世处处蹦跶,别人惹他也要扯上中原,实在是把朱元璋给整笑了。</p>

连汉字也敢动,简直是不知所谓,荒唐的令人发笑!</p>

不过,那个在后世依然唤做“朝鲜”的地方,倒是比考瑞亚安静不少,好像天幕也没怎么放过那里的视频,也不知又是什么模样。</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