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辛弃疾(二)(2 / 2)

皇帝最喜欢什么样的臣子?当然是忠心的臣子。</p>

哪怕再优秀,不忠于自己都是枉然。反之,只要够忠心,有些小缺憾皇帝也是能忍一忍的。</p>

李世民就有点疑惑了。</p>

这辛弃疾也是能文能武,还忠于宋朝,怎么就不得重用了?</p>

那宋朝的皇帝眼光是有多高啊,这样的臣子都看不上?</p>

——————</p>

【辛弃疾勇猛的表现,吸引了朝廷的注意,招他入京为官,封了个江阴签判,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秘书。</p>

虽然官职不大,却总算进入了当时最大的上市公司,顶头上司是皇帝。</p>

就这样,辛弃疾开始了他又一段鞠躬尽瘁的打工经历,一打就是20年。</p>

然而,辛弃疾本以为自己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终于能够实现了,可现实并不如他想象的那般美好。</p>

当辛弃疾隐约察觉到皇帝有收复失地的想法时,立马就写出了《美芹十论》,《九议》等抗金策略,呈现给了宋孝宗。</p>

宋孝宗看了,连连点赞,并转发给群臣,然后收藏在书架上。</p>

只不过,相对于抗金的战略,宋孝宗貌似只是单纯的欣赏辛弃疾的文采。</p>

加上宋朝的官场不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宋孝宗虽有出兵之心,可众大臣不同意。</p>

所以每每当辛弃疾问起何时出兵,宋孝宗就只能说,额,东西我看过了,小伙文笔很好,态度很硬,想法很行,所以……下次一定。】</p>

(“守江必守淮”现在还在用)</p>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p>

(《欣赏文采》)</p>

(出兵之心。皇帝:有但没完全有)</p>

(下次丕定)</p>

【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何南宋一直不采取辛弃疾出兵抗金的建议呢?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南宋战斗力太弱吗?并不是。</p>

首先岳飞不是吃素的,虽然宋朝尚文,但并不是战五渣。</p>

南宋之所以反对出兵,主要是因为两点。</p>

第一,宋朝本身就是因为武将谋反而得以成立的王朝,所以防武将就跟防贼一样。</p>

其二,宋朝官员们的待遇极高。据宋史记载,官员即便没有实职都可以领取俸禄,除正俸之外,还有茶米油盐和官田。</p>

可谓是衣食住行一条龙全包,而这样优厚的待遇都建立在没有大量军队开支的基础上。</p>

所以提升军事,意味着大半的官员俸禄减少。于是,在抗金这事上,就变成了用钱包投票。</p>

此时一心只想抗金的辛弃疾,因为职场的水太深,根本把握不住。</p>

大臣们一边联名跟皇帝说,我们和金国的和平是好不容易才换来的,您不可听信奸臣胡言呐。</p>

辛弃疾作为归正人(从金国沦陷区来到南宋的人),毕竟不是自己人,您不可不防啊。</p>

然后又一边以长者的姿态告诫辛弃疾,年轻人要讲官德,朝廷要以和为贵,不要搞窝里斗。</p>

甚至还使出下三滥的手段——暗算。</p>

所以辛弃疾为官近20年间,不是被暗算,就是在被暗算的路上。】</p>

(当时他们对归正人态度不是很好,觉得他们都是过来要饭的)</p>

(好无语)</p>

(宋孝宗在南宋皇帝里算好的了)</p>

(宋朝DNA里就怕武将)</p>

(宋有三冗:冗兵冗官冗费)</p>

(《和平》《以和为贵》《窝里斗》)</p>

(辛弃疾:服了这群老六)</p>

——————</p>

赵匡胤除了冷哼已经没有别的情绪,他感觉自己都快哼成一只猪了。</p>

说什么归正人,要饭的,若是能挡住金兵,他们会变成归正人吗!</p>

外敌当前,你们能不能搞清楚主次,现在是内斗的时候吗!</p>

想着想着,赵匡胤突然就沉默了。</p>

武将谋反,哪怕再怎么粉饰,他的大宋,在史书中,是谋反来的吗。</p>

后人确实一语道破了他心中的腌臜。</p>

因为知道这种方式可以成功,所以当然要千方百计防止别人走通这条路。</p>

难道……是报应吗。</p>

赵匡胤闭了闭眼。</p>

……</p>

明,朱元璋也在看天幕。</p>

听到冗兵冗官冗费,他颇为赞成。</p>

可不是,就不能对那些官太好,都把他们养废了,养的坐享其成,不思进取,除了刁难自己人什么也不会了!</p>

这宋朝也官员待遇这么好,不干实事也有钱拿,朝廷的钱全花在无用的地方,可不就是糟蹋浪费。</p>

明朝官员的俸禄并非饷银,而是石。</p>

并非朱元璋小气,石在古代属于硬通货币,可以换到任何商品。</p>

但只在洪武早期,能足额发放给官员俸禄。洪武后期,俸禄中石的比率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丝绸等物品以及大明宝钞。</p>

折算的比率并没有按照市场价格来,加上官方滥发大明宝钞,黄仁宇教授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中曾这样说道:“当时明朝官员所得到的实际收入,仅仅相当于名义俸禄的4%。”</p>

……也难怪《明史》会发出“自古官俸之薄,未有弱此者”的感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