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总算是看到了(1 / 2)

华年时代 衣山尽 1854 字 10个月前

柳书青白了他一眼:“三月春雨贵如油,如果没有雨季,你们村不早变沙漠了?”

原来,红石村并不是一年到头都是艳阳天。每年秋收后,冬季作物下种和晚春插秧时都会下一段时间雨。雨水不大,时间也不长,大约十来天,但已经足以保证作物顺利生长。

如此,才有了红石村祖祖辈辈在那穷山沟中繁衍生息。

农林局保存有红石村六十年的水文资料,已经做成了电子文档。

宋轻云调出来一看,年年都是如此,从无例外。

他大感紧张,按照资料看来,留给农民割麦和晒场的日子只有半个月。如果拖延下去,雨水一下来,没有来及收割的麦子还不都发芽了?

毁了一季节庄稼,别的村民还好,贫困户可都指望着麦子当上半年的口粮,那不是要挨饿吗?

这都什么年头了,还会有人饿肚皮,真是笑话。

宋轻云也没有办法,只得郁闷地回到村里。

和他的郁郁不乐不同,村民们情绪高涨。今年因为引来了水,冬小麦子实饱满,眼见着就是一个丰年。

又因为有二十来年没有种过麦子,以往的农具都不能用。大家都开始做新的,村里满是坐在屋檐下用竹木编连枷的农民,还有人霍霍地磨着镰刀。

宋轻云定睛看去,忙碌的农民中大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人都出门上班了。岁月不饶人,他们还意识不到光靠人力根本没办法把庄稼收回家去。

“斤斤”斧声。

不觉中,宋轻云已经走到了罗南家院门口,闻声定睛看去。却见里面已经成了一个大工地,地上摆满了木料、青砖、石灰、河沙和片石。

有两个木匠正拿着斧子正在劈木料,有两个老头则把堂屋里的家具搬出来堆在空地上,而杜里美则捧着茶杯昂首挺胸志得意满地巡视。

宋轻云“老杜,开始动工了?”

杜里美:“资金都到位了,再不动工白马要急眼了。”

宋轻云问他怎么把屋里的家具都搬出来了,杜里美回答说这些家具都不要了,扔院子里,如果有人要尽管来搬。若是没人要,就当劈柴烧了。

宋轻云说你这不是败家子吗,好好的东西怎么扔了,你这是穷人乍富,腰有两钱,必振衣着响。

杜老板道宋轻云你说话别这么难听,这些东西实在太丑太土,实在用不上。将来这个客栈弄好,所有家具都必须换新的。老物件如果还摆在那里,那不是破坏整体风格吗?

他拿出手机给宋轻云看了看效果图。

新客栈的风格是无印良品极简风格,客栈就没有大堂,就一个柜,一个乌木大原木破开当桌子,上面搁一台电脑。

这种风格的装修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没什么东西,可材料都非常贵,造价也很高。

宋轻云倒是挺喜欢的,连声说不错。又道,从你这个效果图来看,房子改动很大,符合政策吗?

按照农村房屋维修政策,你不能动主体结构,不能乱搭乱建。当然,你要把房子推了也可以,但推倒厚就不能再建。

杜里美:“哪能呢,四面墙壁我都保留着,只把里面的东西都给拆了,再重新弄个屋顶,这样总没话说吧?”

宋轻云无语半天,最后道:“法不禁止皆可行。对了,木匠、泥瓦匠还有小工都必须使用咱们村的人,优先雇佣贫困户,你不能嫌弃人家老。”

“那是肯定的,贫困户虽然年纪大,可现在年轻人嫌苦嫌累,大多不愿意干这种活,也没有这个手艺,我不请老人很多活都干不了。当然,七十岁以上的人我是不敢请的,真出了事也负不起责任。”

正说着话,一股浓郁的香味传来。宋轻云抽了一下鼻子:“蒸酒米饭呀,给我也来一碗。”

杜里美说这些糯米可是用来和三合土的,可不能给你吃。他这个客栈要保持古建筑原貌就得修旧如旧,所有的工艺都得按照古法。古人建筑用的的黏合剂都是三合土,就是把糯米蒸熟后打成粑,再和上石灰和河沙。

他的装修都用在这种看不见的地方,比如房间的一个水龙头就得上千,一个马桶不小心上万。

现在的客人都挑剔,既要玩原生态,还得有品味上档次。你弄一堆钢筋混凝土出来,人家怕是调头就走,自去住农家老木屋。

宋轻云赞叹:“老杜,你内行啊!”

一直以来他总是当杜老板是个只会吹牛的骗子,今天看了他的效果图,又和他聊了半天,不觉心中佩服:这人还是很有水平的,可怎么混成这样,没道理啊!

宋轻云和他又聊了半天,就说到麦收的事情。道,老杜你见多识广,朋友又多,认不认识帮人收割庄稼的麦客,帮联系一下。

“宋轻云你还真是病急乱投医啊!”杜里美说自己一直都是干建筑搞设计的,农业种植这一块儿还真不熟,爱莫能助。

这下宋轻云是彻底没有办法了。

但是坐以待毙不是他的风格,他还是挣扎了一下,联络了市里的志愿者组织,那边答应帮割一天麦子。

很快,麦收季节到了。志愿者到了,一群嘻嘻哈哈的大妈把这次割麦搞成了春游,和她们一起干活倒是很快乐。

只不过,大妈们也就是图个新鲜,割了两三亩地,吃了两顿豆花饭就不来了。

另外,街道的几个年轻人也来割了一天,当做锻炼身体,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村民都动起来,满眼都是老头老太太,收割进度慢得令人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