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谈判(2 / 2)

一九八一年 实在闲得疼 2340 字 10个月前

购买纺织设备的事儿早就在谋划中。

有几家厂子秦淑洁半年前就看上眼了,为了更好的杀价这大半年来故意多谈了几家。

她看中的设备都有八九成新,给秦昆仑报的价钱当然不是她的拿价,而是在拿价的基础上加价三四成。

初步计算这些设备打包运达南通港不但能够便宜一多半,还免去了订购新设备等待厂家生产、发货的时间。

这些设备相对于“东方红布厂”的老旧设备,不仅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提示了产品的质量,还节省了电力,体积也小了许多,噪音降低一半分贝。

还有一个大好处,这些进口设备操作更加简单,大幅减轻了劳动强度。

原本一个女工负责四五台织布机,用了这批进口设备,可以负责十几二十几台。

产业升级就是为了提高效率,更加简单、更加快、更能够降低能耗才是主流。

以“东方红布厂”熟练工的平均水平,使用这种进口设备,适应几天就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

这其实跟由俭入奢容易是同样的道理。

“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光华针织品厂”等等三水县的工厂,厂房都是现成的,换上进口设备后用不着电增容,还能够节约不少电能。

三水县一直在谋求合资,接触的外商不低于十家,设备的样本、参数、报价都有。

早在三个月前,秦淑洁也给秦昆仑寄了样本和详细的说明书!

秦昆仑接到了秦淑洁的电话后,立刻通知轻工局领导和“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等等厂子的相关人员做好准备,迎接外商。

不仅仅是全厂大扫除,还得把规划拿出来,要证明三水县的工作效率,要保证设备进场十天内就能开机!

半个月后,秦淑洁来了,不是她一个人,连律师一共来了七个。

秦昆仑和宋解放等等县领导不仅仅要到了政策,还获得了省领导的表扬,大领导们暗示,只要能把资金、设备弄回来,政策适当倾斜是不成问题的!

关键是弄来美金或者引进设备,是否控股已经不再成为谈判的障碍!

双方都诚意满满,谈判进行得很顺利,“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光华针织品厂”等等七家单位参与合资。

资方承诺接受所有的职工,平均工资以八七年一月份的工资表为基数,完成合资后直接加倍!

这个消息在谈判的当天就传出来了,被选上合资的七个工厂的绝大多数职工欢呼雀跃,简直是翘首以盼成为合资企业的工人。

他们根本不介意工资加倍的解释!因为他们知道,这个解释更加有利于一线工人,技术越好意味着收入越高。

因为收入平均增加一倍,不表示所有的干部、职工的收入都翻倍,一线工人、技术员的收入说不定能涨两倍。

脱产的以工代干如果不参与生产,收入不可能涨。

七家厂子的干部、职工都知道合资企业不养闲人,“大锅饭”吃不成了,脱产的人数至少减半。

于是乎,不少没有生产技能的以工代干急眼了,纷纷请求调离将要成立的“中港实业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这些人无一例外选择调入“家园集团”!

那是因为“家园集团”一炮而红,六十几个以工代干实现了自我价值,激情满满。

由于资金回笼超预期,故而房地产开发的力度更加大,所以需要更多有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的以工代干来完成拆迁、安置任务。

“家园集团”有了名气,有了资本,还有蓬勃发展的巨大空间。

王慧、陆惠无疑是八七年三水县市风云人物中的妇女典型,如果在加上几个,必须有宋丹华、张芳芬、邱老师……

今非昔比啊呀!每天托人或者亲自求上门的老同事、老熟人、老邻居等等,太多了,陆惠、王慧家里的门槛快被踏破喽!

名烟名酒、水果、糕点等等礼物收了一大堆。

不是她俩贪婪,而是人情社会这种现象免不了,也是因为人家丢下东西就走,追都追不上。

王慧、陆惠很快乐,也很烦恼,她俩又打电话问计于黄瀚。

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安居乐业是最终追求,本就应该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尽可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黄瀚让她俩无需多虑,可以给关系户开后门,只要那些选择调进“家园集团”的以工代干不再混日子,肯踏踏实实工作即可!

拆迁、安置工作千头万绪,拆迁范围倍增,需要更多有社会阅历的工作人员。

马县长,不对,应该是马市长,他是“家园集团”的董事长。

他在市里的常委会上表态,以“家园集团”的发展势头,一年时间里,陆陆续续安排一二百四零五零的以工代干都不成问题。

能够做到人尽其才最理想,形成良性循环的三水市面对最困难的下岗分流游刃有余。

谈判时意气风发的秦昆仑就大胆做出承诺,“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等等七家工厂,但凡没有生产技能的干部、职工都可以由县里安置。

有这样的底气完全是因为三水县不缺工作岗位。

四零五零的以工代干中有技术的肯定选择留在原单位等着挣更多的工资。

那些没有技术的也好安排,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是能写能说的主。

不仅仅可以调去“家园集团”做群众工作,还可以分流到“全力企业”、“惠农集团”、“快哉风电器厂”等等单位参与营销。

县里刚刚成立不久的“台胞、港澳侨胞接待办公室”也能安插十几个。

当然,在商言商!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做出这种承诺的目的就是为了抬高中方资产得估值,争取更多股份。

新成立的“中港实业纺织集团公司”员工超过七千,资方投入的资本以美元计高达七千二百万。

这是秦淑洁给了七五折的良心价,因为按照新机器计算此时的市场价,这些设备的价值超过九千八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