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系统的奖励(1 / 2)

说实话,当看到前两个候选的时候,吕布的心里是崩溃的。

好在郭子仪及时出现,要不然吕布还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但就算郭子仪没有被列入候选,只有杨雄和织田信长两个候选,那么吕布宁愿选择杨雄也绝不会选择织田信长。

毕竟“为我族类,其心必异”,吕布绝对不会把织田信长弄到自己手下!

郭子仪,武举出身,唐代名将、政治家,在安史之乱中扮演着力挽狂澜的角色。

安史之乱虽是终结了大唐盛世,但在此时期,许多先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俱是被载入了史册,郭子仪便是其中最闪耀的将星之一。

在安史之乱发生时,郭子仪已经五十八岁了。

若是未发生安史之乱,或许郭子仪这匹千里马会一直默默无闻下去,直到老死于槽枥之间亦是不为人知。

假如郭子仪生在三国时期,或许他的境遇会和黄忠有些相似。

在几近花甲之年、年老体衰之时遇到明主或是得到重用,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安史之乱发生时,郭子仪正在汾阳老家守丧。

唐玄宗在几乎无将可用的情况下,果断决定启用这位老将。

于是乎,守孝的郭子仪突兀的接到了玄宗的勤王诏书,命其即可返回军中。

郭子仪被玄宗任命为朔方节度使、灵武郡太守,随后他便开始对叛军展开强势的反击。

一时间,在HB战场上,唐军打的叛军节节败退,叛军前期占领的地盘全都被收复。

正当郭子仪与李光弼二将准备直捣叛军老巢之时,长安突然失陷。

玄宗被迫流亡蜀地,太子李亨继位于灵武。

李亨很是惜命,他在继位后发布的第一份诏书便是令诸军班师回朝,拱卫灵武。

接到诏书后,郭子仪和李光弼只得放弃原有作战计划,率军开拔朝着灵武行进。

公元757年,六十岁的郭子仪被唐肃宗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领兵部尚书衔,并兼任朔方、陇右、河西三镇节度使。

虽是在特殊时期,但一人掌三镇节度使的情况在唐朝并不常见。

在这一点上,有一人比郭子仪还要生猛,此人便是“一人佩四将之印,掌控万里边疆”的王忠嗣。

接下来的时间里,郭子仪辅佐广平王李豫先后收复两京,并将河东、河西、HN的大部分失地成功收复。

郭子仪因功加封司徒,赐爵代国公。

公元758年8月,肃宗召集九大节度使合力讨伐安庆绪。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武将怀有忌惮之心的肃宗未设元帅,只派了个宦官鱼朝恩居中协调。

由于各部兵马缺乏统一指挥,外加遇到了极端天气,唐军在相州大败。

鱼朝恩趁机把相州之败的责任全都推到郭子仪身上,并向肃宗进献谗言。

公元759年5月,肃宗将郭子仪召还京师,并解除了郭子仪军权,命其留在长安任职。

随后的几年,郭子仪过的并不如意,当几经起落的郭子仪再次带兵之时,已经到了公元763年。

四载光阴便这样被浪费,对于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来说,这一生还能有几个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