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长安那边,闹起来羌乱,此前更是连岁饥荒,当初京师之地也是受了不少影响的,比如这外来的逃荒流民,在几个设有施粥厂的道观附近的荒地上,每日讨饭的饥民络绎街巷,啼饥之声不绝于耳。
幸而天气温和,尚无冻死之骨,但是天气温暖,赤贫人口集中的地方各种疫病便同样成了索命绳,每天各处都有保甲抬城外化人场的。
就算是陆宇,也只能尽快完成产业布局,吸收转化掉这些“多余”的人口,否则黄巾之乱的事情,必将重演。
但是这情况并非今年所独有,大家习以为常,所以并不妨碍本城的繁华,更不妨碍大官、权贵和有钱人家的欢庆。
陆宇喜欢热闹,取消了宵禁,并且对洛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只见朱雀大街直到南门约摸四五里长,沿路几条街全是灯笼。
整条街位于城内,街道两旁全是各种商铺,昼夜不息,商业氛围极其浓厚,被洛阳百姓称之为灯市。
白天是市场,晚上可以看灯。
在灯市场上,会集着各地商人,乘机叫卖着各种商品。
白天黑夜,无时不刻的人流叫叫嚷嚷,呼呼唤唤,像锅滚似的。
就连附近的许多街道和巷在灯市期间都随着热闹起来晚上,一家家的店铺门前都悬着各式各样的灯彩,有烧珠料的、弹墨缂丝的、五色纱的、明角的、纸的、麦桔的和通草的。
甚至还有极其稀罕的玻璃灯和软片灯,这种软片灯是几天之前才出现在市场上的,材质微微透明,质地轻软,色彩鲜艳夺目,成了洛阳城内达官贵人和有钱富商们争抢的新宠。
特别珍贵的灯,往往都悬在街边的彩楼上,供人远远的观瞻。
这些街边的彩楼都是南北相向,朱门绣户,画栋雕梁。楼上有帘幕的多是本地的大官宦和缙绅眷属,每座彩楼的租价,一夜就得好几十两银子。
彩灯通宵不灭,可以整夜的赏灯,放烟火。烟火也是花样繁多,令人惊叹不止。各种乐队,各种杂耍,通宵演奏。另外,这儿那儿,舞龙队,舞狮子的,从晚到晓,通宵男女拥挤,人山人海。
这天上午,有一个相貌不俗,已近老境的中年人,生着疏疏朗朗的三络胡须,穿一件半旧的圆领绸袍,头戴黑色方巾,眉宇间含着几分儒雅之气。
只见他骑着一头毛驴,由西门进入,一个人来到了南城。
进了朱雀街,在灯市最显眼的百宝阁大门前,他下了驴子,开发了脚钱,慢慢地往里走。
这位商贾模样的中年人,本名赵福,自十岁出头起,便在洛阳有名的珠宝行学徒,兢兢业业二十余年熬到了大掌柜。
赵福在这个行当里干了一辈子,年刚刚辞了东家,回乡下置点田地。
年过半百也该是享点天伦之乐了的时候了,岂料天有不测风云,流民来袭,阖家逃难,一辈子努力挣下的家当,全都化为乌有。
这对赵福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人生如此艰难,他好不容易想过点安稳日子,膝下只有一子,早已病故,这个孙子是他的全部寄托和希望,现在他却要为了如何养活孙子而感到绝望。
然而也不知怎得,自家落难的消息,居然给洛阳城的王掌柜给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