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荀爽很快又想起了荀彧刚才说过的话,眉头一皱:“天明位高权重,为何行此商贾之事?就算要卖家具赚取军费,让手下之人出面不就好了吗?”
陆宇的手下,并非没有商业方面的人才,比如樊越,他在洛阳城内就名声不小。
毕竟这位可是第一个投资了陆宇的人,而且他还是陆宇的小舅子,樊夫人的亲哥,这地位这影响力,让他推广家具,显然比陆宇亲自出面要好得多。
独尊儒术之后,士族开始鄙夷百工,而商人因为锱铢必较,并且奸滑似鬼,很难被儒学忽悠洗脑,因此更是受到了打压和针对。
陆宇这般亲力亲为,落到其他人眼里,绝不会被传为美谈,更多的可能是当笑话看。
因此荀爽有些不解,心中满是疑问。
荀彧却说道:“主上此举,恐怕大有深意。”
“哦?文若你是不是看出了什么?”
对于自己的这个侄子,荀爽是非常欣赏的,因为他总是能一眼就看出问题的关键,并且看待人事物,都有很强的前瞻性,而预见的东西,往往也十分准确。
荀彧心中沉凝片刻,随后便说道:“彧认为,主上此举透露出了几点关键的信息,第一是提振工商业的发展,通过这次事件,获取商贾信任,并鲜明地展现立场,绝不歧视经商的行为。”
两人都是聪明人,对商人的打压和歧视是为了什么,也都心里门儿清,因此荀爽对于陆宇亲自参与商业活动,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问了句:“还有呢?”
荀彧便壮起胆子继续说道:“第二,帝国工程院的创立,恐怕只是开始,而并非最终的目标,日后对于工业和商业,还会有更多的法令和政策需要颁布,因此主上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更是想要通过这件事情,观察吾等士族的态度。”
“至于这最后一点,恐怕也是为了钓鱼,诱饵已经放下,愿者上钩。”
荀爽听到这里,捋着下巴上的白胡子,朗声笑道:“好一句愿者上钩,文若你啊,何时学会了奉孝的恶趣味?”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侄儿也不想的。”
荀彧笑着辩解了一句,心态倒是很放松,因为他知道,荀爽对郭嘉同样非常看好,也希望荀彧与郭嘉能够保持友好的关系,这符合荀家的利益。
“文若,你觉得谁会是那条鱼呢?”
“叔父,其实,鱼儿已经上钩了。”
荀彧把崔烈今天的表现如实讲述了一番,大手笔的买入家具这种反常的举动,毫无疑问本身就欲盖弥彰。
“唉,崔威考此人,当真是不知死活。”
荀爽不禁发出感慨,毕竟曾经同朝为官,平日里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倒也有几分交情在。
但再大的交情,也比不上家族存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