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新军(1 / 2)

我在大唐当侯爷 东一方 1514 字 10个月前

马周缓缓道:“臣的第一点要求,是陛下自辽东道撤军后,请陛下抽调一部分兵力留驻在辽东道。唯有如此,一旦辽东道发生叛乱,以及其余不受控制的事情,臣才能迅速的抽调兵力平叛。毕竟辽东道看似平静,实则可能有暗潮存在。”

“陛下在,辽东稳定。”

“陛下离开辽东后,那么平静的局势就可能打破。这些暗中的人,或许表面上不敢作乱,但肯定会暗中出手的。”

马周沉声道:“臣需要一定的兵力,唯有军队驻扎,才能确保辽东道的长治久安,才能确保辽东道的持续发展。”

杜启沉声道:“准了!”

马周道:“第二,臣恳请陛下返回国内后,抽调夏国士子,来辽东道历练。要让整个辽东道的百姓归心,心向夏国,单纯靠辽东道本土的官员,肯定不够。唯有我夏国的士子加入,借助夏国士子的影响,才能使得地方百姓归附。”

杜启道:“第二条朕也准了,安排士子赶赴辽东,不仅是对辽东道的梳理治理,也是对夏国士子的历练。辽东道不同于国内的其他地方,在辽东道做官做事,能更大限度的历练自身。”

马周连忙就道谢。

杜启道:“道谢就不必了,这是公事公办,说说第三点。”

马周再度道:“第三,请陛下颁布法令,但凡夏国商人在辽东道经商,所上缴的赋税比国内低三成。减免了三成的赋税,足以使得诸多商人云集辽东道。只要商人来了辽东道,道路贯通后,辽东道的商货,尤其是诸多海货,自然会贩卖出去。唯有如此,才能鼓励商人云集辽东道,使得辽东道繁荣富庶起来。”

杜启听到马周提及的这一点,稍稍停顿,内心有所考虑。

涉及到三成赋税,不是小事。

如今夏国的商业体系,已经愈发繁华,事实上夏国的经济,大多数就是靠商税。所以在辽东减少当下三成的赋税,极可能引发更复杂的情况。如果短时间内,倒是影响不大,可是时间一长便不一样。

马周见杜启沉吟不语,稍稍皱眉,心中有些担心。

他也只能等着。

片刻后,杜启道:“马周,你的请求,朕依旧准了。但减免的时间,需要设置一个年限。三年,我给你三年的时间。三年内,在辽东道境内经商的商人,赋税减免三成。三年后,恢复正常,该多少就是多少。”

马周长舒了口气,道:“谢陛下隆恩。”

如今有杜启的准许,虽说只有三年,只要辽东道的商业上了正轨,一切就没事儿了。到时候即便恢复正常的赋税,影响也不大。

杜启道:“第四呢?”

马周脸上有一抹肃然神情,道:“第四,臣需要在辽东道的专断之权。辽东道不同于国内,辽东道是刚刚归附的,而且是外邦异域。”

“这不同于昔日的大唐。”

“昔日的大唐,归顺了陛下,他们本就有归属感。可是辽东道这里不一样,百姓对夏国的认可程度还不够,所以待陛下离开后,臣治理地方或许会有雷霆手段,镇压要反抗的人。”

“一旦要镇压,便会出兵。”

马周说道:“甚至臣出手必然极为严苛,偏偏这样的手段,极可能需要陛下批准。所以臣请陛下,赐予专断之权,凡事先斩后奏。”

上官仪听到马周的话,眼神也锐利起来,旋即又恢复了平静。他内心却有些叹息,因为马周虽说比他的地位更低一些,胆子却是够大胆的。

竟要专断之权。

他自问如果留在辽东道,不可能提出这般的建议。

关之澜看向马周,眼中流露出钦佩神色,他进入内阁后,一直以弟子之礼对待上官仪、马周和来济等人,如今听到马周的几个条件,关之澜心下赞叹。这事儿搁在他的身上,他做不到这一步,考虑不可能有马周那么周全。

杜启点了点头又道:“朕准了,你在辽东道,可以先斩后奏。”

“谢陛下!”

马周再度道谢,然后道:“请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厚望。如果不能令辽东道大治,不能让辽东道政通人和,臣誓不还朝。”

杜启道:“朕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