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谣言无损朕心(1 / 2)

我真是大昏君 样样稀松 1407 字 10个月前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君主的贤愚对于国家实在是太重要了。

甚至可以说,一人可兴邦,一人亦可亡国。

特别是到了明末,积弊重重,满身疮痍,就更经不起皇帝的瞎指挥乱折腾。

最好的例子就是崇祯,呃,朱永校也很无语,这实在是个绕不过去的反面典型啊!

虽说明亡的责任不全在崇祯,但他神助攻,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所以,朱由校要稳,要谨慎,可折腾却是必须的。因为不兴利除弊,苟下去的结果他比谁都清楚。

但他折腾得有度,折腾的对象也有选择。

而支撑皇帝改革,并逐渐把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信心和动力。除了皇权,就是对军队的掌握,以及战力的不断强大。

所以,尽全力支持军队,勒紧裤带保证军需,就是朱由校坚定不移的策略。

对外战争的胜利,也确实加强了皇权,增加了皇帝的权威。

朝堂的清理虽然还未竞全功,但那些嗡嗡乱叫的声音,已经被压制。反对皇帝的,也不得不隐藏起来,等待跳出来的时机。

但总有不知死活的家伙给皇帝添堵,让皇帝龙颜大怒。

殿内寂静得可怕,魏大爷跪在地上,汗珠在额头层层沁出,后背也感到冰冷潮湿。

他能感觉到皇爷的目光正利剑似的射在他的身上,尽管御座上的朱由校一言不发,甚至连动都没动。

这种无形的威压,倒不是朱由校故意为之。他真的生气,很生气,这让老魏感觉到了咫尺天威。

随着对角色的融合,以及威望的提高,朱由校已经有了上位者的威严。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这就是天子权威的根源所在。

事情的起因是京师出现的流言,关于皇后张嫣出身的。

在谣言中,张嫣是盗犯孙二的女儿,因孙二被处斩,便将张嫣托付给生员张国纪。但张国纪隐情不报,犯有欺君之罪。

朱由校有怀疑的目标,一是被砍头的几个“郡中名士”的同党或后台所为,报复张国纪出气;

其二则是客氏,会不会暗中造谣,或是指使魏忠贤,来发泄被赶出宫的怨忿。甚至希望扳倒张嫣,而又有回宫的希望。

除了这两个怀疑对象,当然还可能有朱由校所不知道的个人或势力。甚至于,只是没有什么目的性的坊间传闻而已。

“奉圣夫人最近可好?”皇帝的声音冰冷却平淡,但听到老魏耳中,却如一记重锤。

他明白了,明白皇爷为何突然召他晋见,又是这样的凛然寒意。

老魏深深地叩下头去,颤声道:“奴婢不知。”

朱由校抿了下嘴角,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老魏虽然掌着东厂,但东厂也有皇帝的耳目。

老魏是个聪明人,皇爷不喜,客氏失势。这么明显的事情要是看不出来,怎么爬到九千岁,权倾朝野的?

但皇帝没有交代,老魏也没派人盯着客氏。所以,这个“不知”才是正常的回答。

“起来吧!”朱由校的吩咐,让老魏如蒙大赦。

“谢皇爷恩典。”老魏叩头谢恩,才起身垂首躬立。

朱由校斟酌了下字眼,缓缓说道:“京师的风传,你也知道了。诽谤皇家,胆子不小啊!”

“奴婢这就派人细查。”老魏暗自咬牙发狠,奏道:“皇爷放心,奴婢一定查个水落石出。”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兴师动众闹得满城风雨,要暗中进行。”

说着,皇帝露出一丝讥笑,说道:“其实,这些谣言对朕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出身?朕不看重那个。”

“只不过——”皇帝话风一转,又变得严肃起来,“如果这背后有更大的阴谋,或是有什么势力要阻碍朕的改革大计,就绝不可放纵。”

“奴婢明白了。”老魏心中暗凛,差点办错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