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善恶(1 / 2)

汉朝初期,史记上写着,刘邦被困白登山,靠着陈平的美人计,刘邦才陈功跑路,给人一种,汉朝太弱,于是有和亲。

其实,白登山之战,刘邦被困在山上,突围不出去;而冒顿骑兵为主,攻坚能力差,也攻不下白登山,彼此陷入僵局之中。

这时,汉朝的援军已经到了附近。

冒顿取胜,已经不可能了。

刘邦不想打了,因为击败不了冒顿;冒顿也不想打了,因为击败不了刘邦。于是,刘邦主动让陈平送上一些礼物,美女等,表示已和。而冒顿也是翻开了一个口子,让刘邦离去了。彼此算是打了平手,于是有了后来和亲。

史记上,把冒顿写成好色之徒,见到美女就是迈不步动,直接放走了大敌,也太假了。直接把冒顿,写成了周幽王。

若是冒顿真能打过,那就不是白登之围了,而是靖康之耻了。

纵观中国历史只有强势的朝代才能和亲。刘邦与匈奴单于打个平手,双方都见识了对方的强大,刘邦晚年不愿再打仗,于是采取和亲。松赞干布向李世民要求和亲被拒绝,松赞干布与唐朝打了一仗(败了),李世民一看松赞干布有点气魄,才同意和亲。而南北朝、两宋等一些较弱的朝代,根本没资格和亲。

至于明朝不和亲,前期是不需要,后期是不可能。

士大夫们用气节,道德绑架,明朝朝野上下均视和亲为耻辱。越是形势紧迫,明朝反而越是不和亲,坚决抵抗。

到明朝后期已经不具备和亲的实力了,崇祯派出陈新甲与后金和谈,被发现后陈新甲做了替罪羊。事实上明朝的言官太厉害,不要说和亲了,连迁都到南京都不同意。崇祯想要保住大明江山,用什么方法都行,但官员们可不同意,崇祯说“诸臣误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过明朝灭亡的锅就是崇祯来背。

不要一提到和亲就觉得屈辱,拿女人换和平。

不要动不动,就是气节,道德之类的。

讲气节的是御史和愤青,讲道德是大儒。

真正的政治家,需要的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一味的追求名声,只会沦为崇祯下场。

在皇帝眼中,不和亲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某个国家没有利用价值了。

“和亲不代表和平,我可不觉得靠着一个女人的魅力,能让两国止戈……终究要打一场,打的两国都是累了,才有和平!”李牧说道:“又是要打仗了!”

说着,想到了核武器,核平就是和平。

尽管这是走钢丝的和平,可至少是和平。

“这次,二王子的使团来了,你负责接待!”镇北王说道。

“我接待!”

李牧微微皱眉,这样的外交活动,他可不想参加。

“王不见王……这次使团之中,有一位天人坐镇在其子。我不好参加,王不见王,你参加恰好适合,不是太强大,也不是太弱!打输了,影响不大;打输了,问题也不大!”镇北王说道。

“明白了!”

李牧点头,开始安排着接待工作。

…………

三天后,马蹄响动主人,远方有着排山倒海的响动,战马在齐鸣。大约是五千人的队伍,在靠近着,有骑士,有着马车,气息威武,散发出不凡的气息。远远的,看到了一个梳着小辫子的年青人,气息威武,散发着一丝丝恐怖的气息,正是二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