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母子叙话(1 / 2)

大顺皇朝 飘依雨 1205 字 11个月前

而这种在后世已然普及的卫生常识,却没法跟尊慈太后刘氏说明。要是陆承启不顾这个时代的世俗看法,把这些卫生常识贸然跟刘氏说的话,恐怕会被刘氏看做怪物的。有哪一个皇帝,有事没事研究这些东西,甚至比女人还“懂”女人?

听得出刘氏“催生”的急迫,陆承启心中很是不以为然。日后的时日还很长,何必急在一时?

可这种话却不能说出他的口,只能唯唯诺诺地diǎn了diǎn头,连声应是。尊慈太后刘氏呆在皇宫这么久,什么人没见过?察颜阅色的本领,绝不在一些官场老狐狸之下。见得陆承启如此敷衍,便知道自己的话,眼前的小皇帝是一句都听不进去的了。心中叹道:“毕竟不是亲生的,说话便是没了分量啊!”

其实尊慈太后也有diǎn以貌取人了,陆承启不是听不进去,而是听进去了不以为然罢了。不过通过这几句话,陆承启感觉得出,这个便宜老爸的妃子,还真的有几分真心是为他好的。

先前周芷若说的那些尊慈太后和他生母章献太后非常要好的话,陆承启还半信半疑。即便没有看过多少宫斗电视神剧的他,耳濡目染之下,也自然而然地以为这皇宫的后宫之争,必定会激烈得很。哪里曾想到,不仅斗争没有,连日常的拌嘴都少。“这不科学啊!”,陆承启心中呐喊一声,“这尊慈太后如此关心我的子翤问题,可别是有什么企图吧?不过也没有理由啊。陆家的香火一般都不甚旺盛。接连五代都是单传。皇位都不需要争的,难道这尊慈太后想效仿武则天不成?不可能啊,这又不是风气开放的唐代,武则天是不会出现的了……”

陆承启这么笃定,是因为大顺立朝之初,便奠定了文人治国的基调。文人靠的是什么?自然是儒家学说,三纲五常了。

立朝都百年之久了,三纲五常早已深入读书人的心中。更别说来自书香门第的刘氏了。给她再大的胆子,都不敢逾越这些被世人唾骂的规矩的。

儒家学说,帝王家重用它的理由,说一千道一万,不过是为了“和〖dǐng〖diǎn〖小〖说,.≦.o⌒< s="arn:2p 0 2p 0"><srp p="/aasrp">s_();</srp></>谐”二字,要是按照孔圣人所说,就是“仁”与“礼”。再进一步解释,就是教导大家,以和为贵,每个人修养自身。达到与自己和谐,与他人和谐。与天地和谐的地步。都和谐了,社会就稳定了。社会稳定了,帝王的统治,不就天长地久了吗!

为什么儒家能一统中原皇朝的思想?根源就在这里!其余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等,都是附加品,历代帝王不会这么弱智,连自己都不信的东西,还期望底下的比他都要聪明的大臣会信。谎言能蒙骗得一时,但不能蒙骗百姓几百年。

刘氏就是因为懂得这些三纲五常,才不敢有什么大逆不道的想法。恰恰相反,她本人是很为大顺着想的。她种麦养蚕,难道是为了博一世名声而已?错了!她的思想境界比任何人都要高,所谓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嫁到了陆家,她的心思早就摆在了陆家上面了。心中所想,都是为了陆家。身为尊贵的太后,更是以身作则,劝课农桑。要是让大顺子民知道了,哪里还不称赞尊慈太后乃是一代贤后?连太后都耕田养蚕了,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务农?

刘氏也长了一颗玲珑心,知道陆承启毕竟乃一国之君。若是批评得太过了,面子上怕是不好看。他已经不小了,道理稍稍diǎn一下,应该就会明白的了。念及此处,刘氏话题一转,说道:“老身最感慰藉的是,吾儿明白老身的苦心。”

陆承启听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地看着刘氏保存得如同三十几许的脸庞,不知道她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