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打造“红色产业链”(2 / 2)

夏冰和裴云芳返回羊城,胡杨带着陈嘉霖、韩文和李杰,游览了巩乃斯大草原、那拉提以及赛里木湖,然后才直飞深海。

“胡老弟,这一趟没白跑,西江的自然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可惜时间有点紧,著名的喀纳斯风景区没有去。”

陈嘉霖这一趟的旅行,光是胶卷就照了几十卷,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去喀纳斯。

“下次吧,下次有机会专门去一趟喀纳斯。陈少,那咱们就此分别吧,我直接回羊城了。”

从机场出来,胡杨和陈嘉霖分道扬镳。

公务机的首飞圆满结束,也让胡杨体会到了极大的便利。首先是有专用通道上下飞机,不用排队,其次是行李同步抵达,不需要等候。

总之是既方便又能提高效率。

“裴助理,你让项目部和穆总联系,关注一下西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最好是有过生产番茄酱的经验。”

自己投资建厂也没有问题,但要是能收购一家现成的企业,岂不是经验、技术和管理人员都有了吗?

农产品加工也没有太尖端的技术,主要是管理和严格的生产标准,难点还是在于后面的市场开拓以及销售。

整个汇嘉控股马上动员起来,就像是一架精密的机器,很快就迸发出极高的效率。

慕少青和当地(县里以及行署),很快草签了一份投资意向,并得到了附近几个兵团单位的支持。

在距离县城60公里之外的一个兵团单位,原本就有一个番茄酱厂。生产能力不大,刚好满足整个师一年番茄产量的加工。不过厂子的效益不算太好,产品没啥问题,问题还是出在销路上。

经过谈判,慕少青以380万元的价格,整体收购了这家厂。并以这家厂为基础,发起设立西江雪岭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其中汇嘉控股以番茄酱厂、现金2620万元入股,股份占比60%。陈嘉霖以个人的名义,投资1000万元,股份占比20%,其余的20%股份,由两家兵团单位和当地的一家实业开发公司出资1000万元,共同瓜分。

“胡总,当地对这个项目很重视,并给与了三年免税的优惠。我也给他们说了,现在是第一期投资,未来视情况可能还会追加投资。”

慕少青在国内高薪聘请了三名食品加工行业的知名人士,组建了雪岭公司的管理团队。财务总监由汇嘉控股从从羊城派出,可以说,这是汇嘉控股实际控制的第一家公司。

“和当地农户的合同一定要签好,既要保证企业的利益也要保证农户的利益。另外,和农X师十万亩番茄种植示范基地的合作,也要重视。”

胡杨在这件事情上,基本放手,只在几个关键的问题上提点了几句。

比如雪岭食品吸收的那几家股东,就是为了平衡当地的利益。再比如,和省农科院进行技术合作,是为了农户以及合作单位按照标准化种植,从而保证番茄的品质,等等。

“胡总,红色产业链这个提法很好,也得到了当地的认可。地区银行已经给了公司5000万元的授信额度,属于低息贷款。今年的产量是上不去了,不过雪岭食品马上就会订购新设备,并扩大厂房。到了明年,产量能扩大十倍。”

慕少青很看好这个项目,雪岭公司在秋天会带着样品来羊城参加“秋交会”,希望能慢慢打开国外的市场。

番茄酱这种产品吧,在国内的销量不大,也就是一些饭店、西点屋什么的会用到,普通老百姓很少会购买。

这种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国外,比如欧美。

所以产品生产的时候,就要严格按照欧美的标准,否则很难进入人家的市场。

现在,项目已经建立起来,慕少青将雪岭公司的运营权力交给了管理团队,他又回到了羊城。

当然,项目的后续他还会安排人跟进,投资风险还是要时刻防范的。

随着雪岭食品有限公司的投入运营,省里也开始关注“红色产业链”这个项目,并纳入到省里三年扶贫的规划当中。

而胡杨以及他的汇嘉控股,也在西江省更高的层面获得了肯定。

当然,红色产业链的培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年还是属于打基础的阶段,有着实验的性质。到了明年,和农户以及合作单位签订的番茄收购合同就要执行,到了那时,项目才会真正经受考验。

其间,胡杨又回了一趟西江,和县里、地区以及省里的有关人员见了一面,算是刷了一大波好感度。

再次回到羊城,胡杨就没有太过于关注西江那边,反正定期看报告就行了。

目前,汇嘉控股的账上还有3000千万元左右的资金,又快到穷得叮当响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