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报上都刊印了,礼部南院墙上和坊市入口都贴了告示,这事儿还能有假?”</p>
“太好了,以后孩子都机会上学了!”</p>
“别高兴的太早,社学入郡学需要考试的,十取一。”</p>
“十取一怎么了,这比童生的录取高多了,童生是三十取一呢,给我们机会,我相信孩子们不一定会比富人家孩子差。”</p>
“就是,富人子弟一天学四个时辰,那我们就学八个时辰,我就不信了!”</p>
“你们看清楚了,三年后考郡学考不上就得自费复读了,最多允许复读三年,三年后考不上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相比之前的可以一直考呀!”</p>
“你可拉倒吧,三年再三年,六年连最基础的都不行,也不是读书的料,不是那个命还挣扎什么?”</p>
“就是,哪怕是读三年也好,免费吃住不算,至少识字和算学,做个小本生意或者交赋税都不会被忽悠了。</p>
而且自己认字了等以后有孩子了,从六岁就开始教授,这起点就高了呀!”</p>
“就是这个理儿,我们不求一步登天,只要一代比一代强就行了,至于这个要给社学耕种一亩半地,都是小事儿,咬咬牙一天就能搞定,太值当了。”</p>
“免费入学、包吃住、有人管教孩子,付出点劳力算什么?后年才对普通百姓孩子开放,还有两年时间,老子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请个先生先读两年。”</p>
“哈哈哈,老王,我有一个提议,我们左邻右舍的十来户人家干脆凑一凑,请一个老秀才、再不济请个老童生,</p>
我们不求教授什么太高深的,两年能识别千把字,会背基本的启蒙书籍就行。”</p>
“好想法,走,赶紧商量商量,否则一会儿大家都请,没人了呀!”</p>
“不碍事儿,反正是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赶,只是识字而已,十个二十个没啥大区别,若是有区别,那就是我们给点银子不够!”</p>
……</p>
百姓们议论纷纷,只是看了一会儿的诏书就将未来几年的计划都给想好了。</p>
之前朝议时还有些担心百姓们不愿意给社学耕作,现在一看,百姓们没有丝毫的抵抗。</p>
而且最终改革后是从胥吏还是干起,这对百姓来说也没有任何的抵触和不满,‘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这都是扯淡的事儿。</p>
自古以来,寻常百姓之家出的进士和官商士绅之家出的进士相比,一九开都算是烧高香了。</p>
童生努努力还是可以的,毕竟都是基础的东西,诸如包括四书文、试帖诗、性理论或孝经论等。</p>
可童生之后的学习,那就不是自学就能完成的了,要到学宫拜见授学老师,官学教学多流于形式,想要真正学到东西很难,这里面有诸多窍门不为外人道也。</p>
寻常百姓之家想要在官学内学习,并考取秀才,难度不亚于秀才考举人了。</p>
社学、郡学、大学虽然也要一级级的往上考,但这比之前的容易了不少。</p>
至于说最后都是从胥吏干起,这就更不是问题了。</p>
首先胥吏也不是普通百姓能染指的存在,能当胥吏那在县中都能庇护一家人的风雨平安,这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算是非常知足了。</p>
其次胥吏也能继续往上晋升,按照如今这个模式,胥吏晋升的周期肯定只有一两年的时间,远比之前的平均九年要短太多。</p>
种种优势在,身为无权无势、无财无关系的四无普通百姓还奢求什么?</p>
奢求再多,那就是他们不懂事了。</p>
与普通百姓的欢呼相比,读书人们的反应就是两个极端了。</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