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李宁到来之前,亚历山大还需要面对的困难,其实有很多,他发现堤道面对的城墙太过坚固,他所建造的任何攻城武器都无法给这段城墙造成实质性损伤。同时攻城战舰也无法打破西顿港一侧的城墙。这位马其顿国王虽然对此感到失望,但远没有气馁。直到马其顿人尝试攻击了每一处城墙之后,攻城战舰才终于成功重创了面对埃及和外海的一段城墙,并将其打破。泰尔人从不认为这里也会遭到攻击,因而这段城墙并不像其余部分那样坚固。
被围攻的泰尔人数月来始终显示着自己的发明能力和机械技巧,亚历山大的工程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才得以与之抗衡。在此之前,马其顿士兵们已经愈发急不可耐,对于攻克这座非凡要塞的信心也发生动摇。但突破口的开辟重新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勇气。亚历山大在突破口上架起了一座栈桥,并派出突击部队加以攻击。但泰尔人凭借暴雨般的矢石、火球和其他办法将他们逐退,并在突破口建造了弧形内墙将其堵住。亚历山大只能等待更好的进攻机会。虽然不少历史学家认为亚历山大在此期间曾打算放弃围攻继续远征,但亚历山大根本没有采取过任何能印证这种理论的行动,而这种理论与亚历山大坚忍不拔的性格也完全不相吻合。
进攻失败三天后,海面十分平静,亚历山大准备进行一次新的进攻。此时已经是7月底了。
他将自己的攻城锤集中在城墙的西南部,这里也是最容易攻击的地点。同时他还命令一部分搭载着巨弩、抛石机和投石手、弓箭手的战舰环绕全岛进行射击,以使对方无法确定主攻方向。一部分战舰被部署在海岸附近,准备凭借猛烈的攻击和密集的矢石来威慑对方。另一些战舰则装载着亚历山大最精锐的部队——阿德米塔斯的近卫持盾兵和寇纳斯的方阵步兵旅,亚历山大也准备亲自领导突击。舰队的其余部分全部被派到了两个港口的入口,准备尝试切断入口的拦阻绳攻入港内。除此以外,全军剩下的所有其他部队也都将在这次总攻中提供支援。在几个小时的尝试后,亚历山大终于在城墙上打破了一个更大的缺口。装载着攻城锤的战舰后撤,两艘带着栈桥的战舰向前将栈桥搭靠在海滩上。紧接着,在亚历山大亲自监督之下,近卫持盾兵开始发动突击。泰尔人也以最高的勇气抵挡着他们的进攻。可一旦马其顿人在城墙上站稳了脚跟,其一如既往的勇猛便很快将对方逐退了。持盾兵指挥官阿德米塔斯被长矛刺穿,成为了第一个阵亡的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则与寇纳斯的方阵步兵紧随在近卫持盾兵之后,攻克了数座箭塔以及连接着它们的城墙,一路沿着城墙向泰尔的卫城前进。这样一来就要比他们先从城墙下到地面,再从地面进攻卫城容易得多,因此卫城很快即被攻克了。
与此同时,负责进攻两座港口的舰队(腓尼基人负责攻击埃及港,塞浦路斯人负责进攻西顿港)全部成功突破到了港口内。他们摧毁了泰尔战舰。
让人感到有些讽刺的事,亚历山大一直在期盼着的援军终于在这个时候姗姗来迟,而他自己的军队已经付出惨烈的代价,几乎已经将看二成拿下,但这个时候袁军的到来也为士兵们坚定了取胜的信念,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和他的士兵们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为此发生过动摇,虽然后来的历史学家们无法找到任何行为来印证他们双方的动摇,但假使任何一方的动摇影响了这次远征的话,那么之后数千年的历史将为之而改写。
李宁最大的依仗就是原本的历史上亚历山大并没有做出任何背弃他远征意志的行为,所以他才命令他的军人队缓慢行进,只是这一缓慢行进的命令得到了过分机械的执行,你要知道他们原本可以悠哉悠哉的,在穿越小亚细亚半岛之后,通过南部的港口直接前往泰尔城,然而这些该死的倒霉陆军因为惧怕晕船的缘故而选择了放弃,直到泰尔城即将告破的消息传到他们耳中,他们才慌忙地担心错过李宁认为的绝佳时机,加速了前进的步伐,虽然他们所担心的晕船情况仍旧广泛地出现在了视频当中,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他们顶着这种负面的影响,对敌人占据的城池立刻展开了进攻。
火焰武器终于开始在这个时候大发神威,虽然亚历山大的士兵们已经占据了城池的南部和北部并展开了两面夹击的进攻,但是当火药偷放到战场上之后,惊天动地的破坏力仍然迅速的为他们打开了胜利之门,城墙的迅速崩塌,让泰尔人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泰尔人放弃了城墙,在阿革诺耳神庙附近重新集结。在阿德米塔斯阵亡后直接指挥近卫持盾兵的亚历山大从卫城中冲出来,不久后便击溃了所有抵抗。在寇纳斯以及舰队四面八方的攻击之下,城内的战斗很快就演变成了屠杀。泰尔人早前曾在城墙上拷打、屠杀马其顿俘虏,把尸体扔进大海使他们无法下葬,甚至连亚历山大的使节也被他们从城墙上抛进海里,这些残酷行径以及他们的顽强抵抗都激怒了马其顿人。按照寇蒂斯和狄奥多拉斯的说法,总共有8000名泰尔人被杀,2000人被钉死或吊死在海岸的十字架上。在其余居民中,亚历山大赦免了所有在赫拉克勒斯神庙中避难的人(其中包括泰尔国王和不少高级官员),然后将其余所有30000余名居民和佣兵卖为奴隶。女人、儿童以及老人大部分早已被送到了忘恩负义的殖民地迦太基。在最后的总攻中,只有20名持盾兵阵亡,在整个围攻过程中也只有400名马其顿士兵丧命。除此以外,无疑还有3000到4000名马其顿士兵受伤。据说有一部分居民在腓尼基舰队的默许下逃离了城市,战事平静后又回到泰尔。寇蒂斯记载有15000人因此得救。
泰尔的结局虽然残酷,但不过是古代围攻的惯例而已。也许这种残酷看起来是不可原谅的,但直到三十年战争期间的马格德堡围攻也同样以相似的残暴结局收场。如果在基督教盛行了16个世纪之后,还能出现以宗教为名,在36000名男、女、儿童中屠杀30000人的悲剧,那亚历山大的所谓“残暴”恶名,便也不应承受如此之多的批评。面对乌合之众,古代军队需要这种屠杀来保持士气。哪怕是伟大如亚历山大这样的国王,即使他想要阻止屠杀,也必须三思而后行。在那个年代,如果剥夺了士兵们的这些“权利”,统帅在军队中的威望便会严重受损。而且毫无疑问的是,亚历山大在某些时候也像手下那些方阵步兵一样渴望复仇。
现在亚历山大终于得偿所愿地用军事礼节向赫拉克勒斯献祭,整个军队排成阅兵队形从神庙门前通过,攻破城墙的那架攻城锤则被当作谢礼献给了赫拉克勒斯。亚历山大的舰队也排成战斗队形接受检阅。被俘获的赫拉克勒斯圣舰,被刻上献词之后重新献给神庙。此外,亚历山大还在神庙地界上举办了运动会以示庆祝。
就这样,在一场长达7个月的围攻之后,泰尔陷落了。毫无疑问,这座城市的英勇抵抗和悲壮的命运,给世界造成的影响并不亚于伊苏斯会战。泰尔城数百年来的荣誉,最终屈服于亚历山大百折不挠的勇气、能力以及军事才华之下。
亚历山大仍然把这里当作海军基地使用,但泰尔城本身却被完全摧毁了。不过按照斯特拉堡的说法,这里后来又重新成为了繁华的城市。建造起来的堤道甚至彻底改变了海峡的潮汐,使原先的海港被淤泥填满,新城所在的海岛也因此变成了半岛,这无疑成为了大自然为这位最伟大统帅的武功所修建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