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地中海之梦 第66章 阿底峡与阿维森纳(2 / 2)

宋战世界史 著作佐郎 1003 字 2024-01-15

但李宁很快意识到,这一过程对于佛教传播来说其实是更加有利的,因为宋朝的资本将会在物质上更加保障佛教的传播,而这些资本能否换回足够的收益,却依赖于佛教传播的成果,这对于宋朝廷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于是李宁回信询问庞籍是否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没有对这一计划产生任何心思,但庞籍的回复让他哑口无言。

他只向李宁提及了一个典故,那就是三武灭佛。

藏传佛教的朗达玛灭佛发生在唐武宗灭佛的那一段时间。原因是寺庙数量的增加,在社会资源上对土地形成了严重的浪费和占用。

至于为什么浪费和占用的现象同时出现,是因为他们占了不用,所以才是浪费。

因此佛教严重威胁到了既有的秩序,造成了同质集团面临社会困难数量的增多,因此招来了统治集团的打击。

在百十年之后,周武帝也用同样的方式,好好的教训了一下佛教。

但即便如此,宋朝的士大夫们依然有崇尚佛教的传统,欧阳修就是其中的一个,以至于后来的世俗文化当中,佛教仍然维持着高大的形象,但其实,其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留下的血淋淋的事实是不允许忽视的。

所以如果和佛教的传播捆绑进行的话,那么帝国的发展就必须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传播仁爱是帝国和佛教都想做的事情,那么这一点可以用来捆绑两者的关系。

佛教的弊端在于有着一定的避世倾向。但这并不能给发展带来积极的好处。

因此佛教的避世清修必须有另外一套理论予以指导。

佛教主要用于主观的修心,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却比形而上学更加虚无缥缈。

因此形而下的器,在这一过程当中必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李宁连夜开始创作,准备将造作器物之美与对人类的用处,包装在造福社会这块大仁大义的牌匾之下。经佛教徒的推广,为宋朝社会的进一步进一步提供技术和商业利润的空间。

技术的空间是基础,这自不必多说,商业利润则会号召更多的人为之而行动。这是李宁放出的千斤顶。

所以,新型寺庙的组建,在李宁看来完全是有意义的。佛教的避世对于减少社会矛盾,降低治安事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每一个具有现实考量能力的人都不应该忽略这一点,因此。弘扬佛教,对于李宁来说积极意义也很大,至少比起那些崇尚现实的道教来说,社会氛围的融洽对于其力量的强大有着更好的作用。

而那些老百姓美雨琦将前台捐赠给虚无漂渺的佛祖神仙,不如捐赠给学校,让他们也和西方的那些老校友们一样为学校的财政基金解决一下基本困难。

并在寺庙里开办学校的事情,对于李宁来说并不是多么奇葩的想象,想杀螟们既然可以学习佛经,当然也可以学习建筑木工和其他杂七杂八的手艺。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但一旦学成对于帝国的工匠水平来说,可能就是量的补充,甚至是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