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迪士尼(1 / 2)

我的1999 东人 2174 字 8个月前

第492章 迪士尼</p>

对这一点,他也有所预料。</p>

石油投机反手做多后,埃里森虽然赚了不少,但并没有完全弥补之前的亏损。</p>

虽然徐良不知道埃里森具体亏了多少。</p>

但肯定不下十亿美元。</p>

这么多钱,埃里森不恨他才怪了。</p>

“迪士尼是怎么回事?”</p>

他当然知道迪士尼最后收购了漫威,但那是《钢铁侠1》大火,漫威版权已经展现出价值的前提下。</p>

现在吗?</p>

除了已经卖出去的X战警系列和蜘蛛侠,不管是刀锋战士、恶灵骑士、绿巨人还是恶灵骑士,成绩只是一般。</p>

钢铁侠、美国队长这种角色在漫威内部属于二线超级英雄,远不如蜘蛛侠受欢迎。</p>

迪士尼没道理在这时候收购才对。</p>

“现在迪士尼内部分成了两派。</p>

一派是公司CEO迈克尔·艾斯纳为首动画派,主张收购皮克斯,利用它在电脑动画上的技术和创意,弥补迪士尼在内容上的不足。</p>

不过他们跟皮克斯的谈判很不顺利,新创作的《星银岛》和《星际宝贝》票房并不出众,导致动画派的声势衰落了很多。”</p>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正是动画领域最重要的变革期。</p>

电脑三维动画取代了原本的手绘二维动画,成为新的潮流。</p>

前者的代表就是乔布斯和他的皮克斯,后者的代表就是迪士尼。</p>

迪士尼一直想收购皮克斯,改变自己的劣势。</p>

偏偏乔布斯又是个刺头,条件让迪士尼肉疼的很,到现在谈了几次也没结果。</p>

“……另一派是公司COO罗伯特·艾格,认为迪士尼应该更重视大电影,《加勒比海盗》的成功,放大了这种声音。”</p>

“你的意思是,主张收购漫威的是罗伯特·艾格?”</p>

“是。”</p>

“迪士尼之前一直是做动画电影,不想华纳兄弟、福克斯、环球那样一直深耕大电影,缺乏有影响力的版权,收购漫威可以弥补他们的缺点。”</p>

迪士尼虽然有不少动画可以改编为大电影,但数量太少了。</p>

加上最早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才不过40部。</p>

相比之下,漫威的版权将近5000部,双方根本不是一个量级。</p>

徐良沉吟片刻,“这个罗伯特·艾格是什么来头,居然能跟艾斯纳这个迪士尼暴君别苗头?”</p>

“他原本是ABC的CEO。”</p>

徐良闻言恍然。</p>

1995,好莱坞出现了一阵媒体并购热潮。</p>

例如时代华纳合并CNN,维亚康姆收购CBS。</p>

三大电视网之一的ABC,被迪士尼以195亿美元买下,罗伯特·艾格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迪士尼员工。</p>

2000年,他被任命为迪士尼首席运营官COO,成为时任CEO迈克尔·艾斯纳手下的二把手。</p>

也就是说,罗伯特·艾格背后有整个ABC管理层支持。</p>

再加上艾斯纳主导的几部动画电影成绩平平,而罗伯特·艾格主导的成人大电影赚的盆满钵满,罗伯特·艾格的话语权自然大了很多。</p>

“这么分析的话,迪士尼内部不稳,很难给我们的收购造成阻碍。”徐良道。</p>

“但埃里森是块狗皮膏药,而漫威CEO艾克·波尔马特更是个贪婪的家伙,只要有一丝可能,他就不会轻易卖掉公司。”廖岩道。</p>

“你有什么注意?”</p>

“徐总,漫威23亿美元的价格已经很高了,埃里森纯粹是想恶心我们,绝不会真的收购漫威。所以,我觉得我们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退为进。</p>

先打消掉艾克·波尔马特的贪心,才好继续后面的谈判。”</p>

“那迪士尼?”</p>

“迪士尼的根本是动画,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现在艾斯纳跟罗伯特·艾格的纷争,看似是两条发展路线,事实上是罗伯特·艾格想要取而代之,成为迪士尼CEO。</p>

一旦这个目的实现,他最想做的不是收购漫威,而是拿下皮克斯。</p>

所以,我们只需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趁势加入皮克斯的收购,让迪士尼乱上加乱。”</p>

徐良沉吟片刻。</p>

“你按照伱的策略来吧。”</p>

廖岩如释重负,“徐总,我肯定尽早收购漫威。”</p>

“既然你都以退为进了,那就不着急。先让艾克·波尔马特冷静冷静再说吧。”</p>

“是。”</p>

两人又聊了一会后,徐良才挂断电话。</p>

看了看工作邮箱,又给纽约的楚刚打了过去。</p>

“徐总。”</p>

“老楚,我看到你的邮件,白虎美国基金封闭投资了?”</p>

“是。两亿美元已经全部募全,该封闭基金运作了。”</p>

自从汉华对旗下基金重新进行划分后,楚刚的白泽基金就变成了白虎基金。</p>

同样因为,伦敦朱雀基金公开募集,短短半年不到,募资额达到5.5亿英镑的关系。</p>

原本资本金只有3000万美元的纽约白虎基金,木星3号基金都放开了限制。</p>

只要你有本事,想募多少募多少。</p>

不过楚刚和段勇平比较保守。</p>

前者募了两亿美元便封闭运作了,后者更是只募了一个亿。</p>

“除了爱美可,其它投资标的有考虑吗?”</p>

“已经确定了两个。”</p>

“哦?”</p>

徐良来了兴趣。</p>

“高盛和穆迪。”</p>

徐良一听就放心了。</p>

次贷危机前最赚钱的公司,并不是房地产公司和银行。</p>

而是投行和评级公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