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增加内容。
增加康写本《三十六计》给杨铁心成名的情节。我认为杨铁心不懂兵法,是因为他不懂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给他一个沙盘,一把小旗,他订不出来战略。何况他性格冲动,不能冷静地判断形势,真打仗时,很可能会落入敌人的陷阱。但他在毕再遇麾下两个月,军规是会背的,军纪是了解的,操练是能做好的,常规行军打仗是懂得的,至于功过粮饷的计算,自有六曹分别负责,又不要他操心,所以,他还是能胜任率领五百人甚至一千人的。
我觉得,杨铁心最合适做的职位,其实是枪棒教头,豹子头林冲曾经做过的。枪法,才是他的最强项啊。让他去参与练兵,宇文绍节真会用人。
后来包惜弱穆念慈先去睡了,我才问杨铁心:“你有没有照我教的,故作深沉,有人跟你提打仗就板起脸。谈古代战役,不发表意见,对别人的见解只撇撇嘴,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谈当前局势,就对以‘军国机密,不可说’?”
杨铁心的眸光黯淡下来,点点头,叹道:“宇文大人也给我掩饰,给我吹嘘,我走在街上,一人叫起‘杨家将’,满街人都会欢呼。所有人,都以为我可以略施小计就打败金国。可是我知道,我做不到。我是个勇将,不是智将,我可以冲锋陷阵,但我真的不能保证必胜。”
我皱眉道:“没人跟我说过要捧你,但既然已经这样了,你不能说你‘不能保证必胜’这样的话,有损杨家将的威名。唉,毕再遇死了,宋国是需要一个新军神,给军民信心,杨家将太有名了,也难怪宇文绍节鼓吹你,别的人,没有实际功绩的话,一时间是捧不起来。”
杨家将抗击的是辽国,又忠孝节烈却屡遭奸臣陷害,可证北宋君昏臣暗、活该亡国,金国是可以上演他们的戏文的。赵王妃很爱看,据说,当年她就是在看《杨家将》时欢喜赞叹,被微服游玩的赵王注意到,一见钟情。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权势熏天的赵王对王妃的宠爱经久不衰,中都人对《杨家将》的热忱也就经久不衰,每月总会有戏班演出一、二场,戏文也越来越多,除原有的《金沙滩双龙会》、《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大破天门阵》外,还新编了四郎子杨宗源和第四代杨文广的故事,讲述天波府杨家和赵王妃的先祖包拯包青天怎么联手除奸(《碧血青天杨家将》)。
宣扬忠义是好事,宋国也效仿,一时间,杨家将名声大噪,至少中都临安两个京城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金军席卷两淮,临安人心惶惶,宋廷要稳定军心民心,推杨家将传人杨铁心上神坛确实是最简单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
我原没想过现在就吹捧杨铁心,但既然宋国自行做了,我就将错就错吧。掏出一叠纸给他,“抄一遍,拿去兵部,就说是你写的。”
杨铁心一看,《三十六计》,是部兵书,他从没听说过的。疑惑地问道:“这是什么?你哪来的?”
我道:“我写的兵书。”
真的是我写的,不是现代流传的那个。前世,我看电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时,也曾兴致勃勃地找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来看,太艰难晦涩了,我只记住了几个计名。这本,是我列出还记得的计名,再捏造几个,凑足三十六之数,不用按语,简单地解释下计名来源和本义,后面就是大量的正反战例,对比说明,该计何等情况下可用,何等情况下不可用。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去炮制,写写改改的,里面包含了我这么多年来在兵法上的心得体会,比原版还好,非常合适做武学院的高级教材,还是白话文写的,简明易懂。本来写这个是想给无痕拿去做投效史弥远的敲门砖,现在想想,这三十六计不但可用于战场,更可用于官场,看得出,此书作者天性凉薄,无信无义无情无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等人,必受百官忌惮。要证明无痕的才能,可以另想办法,这书就给杨铁心用,让他去“木秀于林”好了。
杨铁心匆匆翻了一遍,抬头问道:“康儿,你是学成了兵法的吧?”
我道:“当然学成了,不然你以为王爷为什么对我好?你认下这书,会很有名气很有声望的,娘会很敬重你很崇拜你。别提我,王爷对我确实很好,我不想他难过。”
杨铁心神色复杂地道:“那,为父就认下了?唉,康儿,应该是我这个作爹的照顾你这个儿子,现在,却是你帮我,我很过意不去。”
再过意不去,我若说想回金国做回小王爷,你还不是会杀了我。在理想、现实的面前,亲情薄如纸。想到必然反目的未来,我再没心情应付他,冷淡地道:“父子之间,何分彼此。你抄完就把我写的烧了,我回房睡觉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