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人M日报来人》(2 / 2)

按理说,《人日》这么大的招牌不可能专门来人采访一个只写了两首诗的小年轻,可他们真的来了。

究其原因,还是姜玉楼的两首诗影响力太大了。

高老师听了记者同志的话后,整个人都羡慕得不行。

他要是能跟着上《人日》的新闻,这辈子都值了。

当高老师告诉他,这次《人日》的记者专门坐火车来阳平县采访他后,他自己都吃惊得张大了嘴巴。

“不是吧,高老师,真的假的,我能被《人日》采访?”

高老师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人都来了,那还能有假?”

别人高兴还来不及呢,他倒是还怀疑上了。

“不是,我就有点意外。”姜玉楼挠挠头。

实在是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两首情诗发表后,竟然一炮而红,在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响。

迅速在国出名,是他始料未及的。

只能说,在1979年,网红诗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就像在诗歌界扔下了两颗核弹。

要说他的诗在年轻人中有多火,就这么说吧,你要是不会背这两首诗,和同龄的年轻人聊天都插不上话。

“什么,你不会《山木》和《十诫诗》?伪文青,羞于与你这样的人为伍,告辞!”

对,年轻人聚会就是这么个场面。

大家都是文化人,聊的自然是文学,而诗歌又是逼格最高的。

你是不是真的文学青年通过两首诗就能分辨出来了。

能背的自然是好同志,不能背的就是混进文学青年中的滥竽充数者,至于没听过的,那就是别有用心的坏分子了。

两首诗中,《山木》更受男青年的喜爱,《十诫诗》则受女青年的喜爱多一些。

至于男女处朋友时,也逃不过这两首诗。

毕竟爱情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嘛。

小年轻表白,都要背姜玉楼的《山木》。

为什么?

自然是表决心啊!

也因此,《延河》卖得越来越多,五万册的加印都不够卖的。

加印,加印,还是加印!

雷社长这时候都快乐疯了,加印的不是杂志,而是钱啊!

国各地都在向延河文学月刊社求购杂志,有多少要多少那种。

一时之间,真就是洛阳纸贵。

随着这股东风,姜玉楼的名字出现在了国文学青年的视野中。

作为新闻媒体的《人日》也注意到了风向,他们打听到姜玉楼还是个高中生后,作为新闻人,立刻明白了其中蕴含的话题度。

报社的主编当即拍板,安排记者坐火车来阳平县采访姜玉楼。

高老师复述了一遍记者的原话:“根据记者同志的描述,事情大致就是如此。总之,你小子在国都出名了。”

“出名非我意啊!”

姜玉楼仰着头,眼睛带着淡淡的忧伤。

高老师没好气地拍了一下他的脑袋:“你给我正经点,这次来的是《人日》,别整出什么幺蛾子了。”

姜玉楼委屈地说道:“高老师,您怎么从门缝里看我呢,我是那样的人吗?”

高老师不理他的叫屈,拉着他就去了校长办公室。

没错,这么好的宣传机会,校长当然不会错过了。